我的峨眉山之行

我曾有过一次长达半年的独自旅行,走过数十个城市,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西安和峨眉山了,当然还有江南水乡的苏杭和武汉的小吃与长江大桥。西安人文历史气息浓厚,很合我喜欢古代史的脾性,作为盛世大唐的都城,更兼有13朝古都渊源,也自有其厚重的历史韵味在;苏杭有娇花照水的婉约之姿,青石板铺就的拱桥,静谧的幽深巷子,还有那软软糯糯的江南方言。不过我今天想说一下我的峨眉山之行。

一时兴起跑去爬泰山,一天下来兴致索然,突然很想去峨眉山,再加上那段时间我对佛教很感兴趣,可能是受我喜欢的作家庆山的影响,她的书中有自身经历的描绘与对生命的领悟,也有大量和藏佛相关的散文,在《夏摩山谷》中也有相关书写;她的书对我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让我发生改变的源头,书海杂陈,想要通过书本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最初选书是盲选,要选到自己合适的并不容易,不过很庆幸,我遇到了她的书。

峨眉山之行,我当时身边带了一本《眠空》在火车上打发时间,众所周知,峨眉山为中国四大佛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文化气息比别处要重一些。先在乐山盘桓了几天,看过了乐山大佛,东方佛窟,还有凌云寺,启程赴峨眉。

峨眉山其实不大,当地民宿服务简直周到到无以复加,管高铁站接送服务,去看演出方便也免费送,有时候去个景点还管送,等到地方我才明白,这山脚下密密麻麻的客栈显现出了竞争的激烈。我是在山脚下徘徊了三四天之后才上的山,山脚有很多刻在山体上的佛像与佛家故事,大多是关于普贤的----佛之长子,普贤尊。惊讶于这地方寺庙实在密集,差不多十几步就能碰到一座,门票价也不贵。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的戒心也松散了许多,本来一个女生独自旅行,难免会想起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奇怪的是,在这里,我却格外放松。

在峨眉,除了看佛像,访寺庙,风景也是盛绝;相对于泰山,我更喜欢峨眉山,小道崎岖,地板潮湿,幽邃的路绵延,看不到尽头,在这山中,阴阴郁郁的树长得细高,从枝叶的间隙里散落下来的日光着实不晒,加上山里空气潮湿,阴凉的很。有时会碰到一波波的游客擦身而过,就这样一边走一边逛,我有时候喜欢到一些安静的寺庙里听和尚唱经,或者靠着柱子站在那儿神游一会儿,山上有的寺庙里会有桂花树,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

峨眉山的景区票有效期两天,还是要做好游玩规划的,不可能所有景点都照顾到,基本中山区一天,晚上在雷洞坪或金顶住一晚,第二天赶大早看佛光,云海,日出以及金顶上的十方普贤像,不过有些是需要看天气和机缘的,我当时去的时候是九月,正是秋雨连绵之际,实在感叹山顶和山下的温差之大,前期准备不足,到了后冻得直哆嗦,站都站不住。幸好景区想到周到,有出租厚大衣的地方,住的酒店也有冲锋衣售卖,不然真的就呜呼哀哉了。当时上金顶,赶上下雨,就晓得日出是看不到了,浓重的大雾加上凝结的寒气夹杂着一股股冷风,裹上租来的大衣也把我冻得够呛。上金顶一般需要起很早去坐缆车,因为外面放大雾,坐在高空缆车厢里倒真像个封闭空间,也像时光机。有那么一瞬,我想它把我带回十年前。待到上去后,走了一小段路,便到金顶了,那尊十方普贤像在浓重的雾气中若隐若现,我前面有虔诚叩拜的人,是一行几个四五十岁的阿姨,口中大声念诵 阿弥陀佛!似乎带有哭腔,又或许是天气太冷导致的声音打颤。我不得而知。隐在雾气中的佛像似乎被雾气浸的发白了,恍惚中觉得那金色越来越浅,走近看,又因佛像很高,看的不全。台阶两边有很多的六牙白象,其实在乐山就有很多这样的白象雕塑了,据说是佛祖送给普贤的坐骑。

我在峨眉山上的伏虎寺、善觉寺、慈胜庵、报国寺、金顶、白龙洞、万年寺看着这各自供奉在庙里的佛祖,菩萨,护法,四大金刚,岿然不动的立在那里,看着这浮华世界里的众生相,我在乐山的大佛禅院、大佛旁边的凌云寺、西安的法门寺,大慈恩寺,杭州的灵隐寺,成都的大慈寺,文殊院一行行的跪拜佛像时,心中隐隐觉察,这佛与众生的牵绊,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怎么选择才会让自己心安。从佛教传入中国那刻起,他能给众生带来的不是来世的极乐世界,也不是成佛作祖,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属与安宁,给你一种途径,淡然的、豁达的、不为外物所动的平和,达到这平和,便实相无相,万法皆空,即为空,便也没什么好执着的了,即为修行。

长时间的独自旅行,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苦行僧,渺渺茫茫,有如海中失了航标的船。听易中天教授说禅,云里雾里听到最后,只记得一个“心”字。你的心、佛的心、众生的心,也只与你们各自有关罢了!终究这次,我是有所收获的!

从金顶下来的时候,我没有选择坐缆车,直接走下去,只是觉得时间还早,不如走走,金顶上的风景不如中山区丰盛,也就用不了多长时间,况且这一路佛像寺庙实在看了不少,再碰到也有点意兴阑珊了。一路走下来碰到好几个背夫,是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身上穿着雨衣,背上背着竹子背篓,里面装的是砂石和水泥,目测要有一百斤往上,他们的手里都拿着一根T字形的拐杖似的棍子,基本走不了三五步他们就会用那根T字形的棍子抵在后背上的竹筐下面,暂时转移背部和肩部上的重力,歇几分钟喘口气再继续爬山路。当天下雨,路面潮湿,很不好走。偶尔也会碰到一两个游客在这山路上吭哧带喘的往上走。负重在这湿滑的路上行走讨生活或许是他们的日常,与这来来往往的游客相比总觉得有些辛酸,在这佛山脚下的众生与这各方来拜的信徒究竟哪个幸运一些?

刚到峨眉山的时候,我在山脚下闲逛,碰到两个抬滑竿的当地人追在后面很热情的想让我体验一下他们的服务,盛情难却,刚一坐上去,实在不受用,感觉自己像个剥削阶级,这过程中前面的大哥还会兼导游解说一职。我体重47kg,相较于他们抬过的客人里面算轻的了,可是到伏虎寺把我放下时,两个人仍然是大喘气。现在想来,和那些雨天背砂石的人来说,这个工作算是轻松点吧。

离开峨眉山,我又转到了成都,在文殊院听和尚们做晚课,唱经的声音伴着钟声直让人魂飞天外,再睁眼看这世间,已换了心境,我也不明白,其实我听不懂梵文,只是听这声音与韵律就很震撼……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峨眉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