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读夜船白河、徐承志、先知先知的诗歌

欢迎关注【诗笺】专题,并赐稿【磨扇诗评】


原文:回兰州

作者:夜船白河

南北奔波这些年,南北诗人的作品都读过一些。多元文化大融合已久,但可能还是跟地域文化有关系,或者跟长期所处生活环境之下的文化有关系,南方诗人作品大多比较内敛含蓄或者说清新脱俗,多“以巧取胜”;北方诗人作品则大多厚重铿锵,情感裸露为念。这应该是诗歌摆脱不了的“魔咒”,终归都是好的。

我是甘肃人氏,大学时光是在兰州完整渡过的,看到这首作品也甚是亲切。从这首作品的表达、元素中,我也体会到了北方文人情感表达上特有的不羁。

“从雁滩的夜里一个猛子扎进兰州”,看吧,想象力与冲击力同在。

“铁桥啊铁桥,是明晃晃的刀子/紧紧抵住白塔山的后腰”,这里的铁桥是横跨黄河的中山铁桥;白塔山,位于中山桥北侧,濒临黄河北岸。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关 ,均为古代军事要冲 。上学时这两处是闲暇时频繁打卡地,所以比较了解,这两处地标的出现,是作者情绪的起伏,也是作者对内心顾念的一种定点式表达。

“我是把离开后的几百个日日夜夜/摁进一个月夜带回兰州”,这是把小说中的第一视角和上帝视角进行了揉和式的表达,夸张式措辞的代入感非常强烈,这比直抒胸臆要来得更有力。

这首作品整体读下来,总体结构比较稳定,情感流畅,同时又很注重词句的淬炼,总有“入心”的句子出现在恰当的位置,给人的感觉没有拖泥带水,非常干净。


原文:我们慢步走入昨日的照片

作者:徐承志

从这首诗歌里面,我读出的是作者对于光阴流逝,青春永恒的思考。整首诗意象繁多,却没有“扰乱视听”,相反塑造的画面感非常强烈。

从一张旧照片引入,“像进入一座永处日落的庭院”。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只能偶尔追忆。我记得2018年的冬天,我回到老家,从家中一个陈旧的木箱中翻出了爷爷奶奶年轻时唯一的合影。照片泛黄,照片里面的人却青春涌动,那时就感觉时间好像是停止的。我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一张老照片时的心境,开始会有一丝感伤,随之而来的是沉浸式的怀念和猜想。

随后作者巧妙地用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名著《变形记》中,雕刻家皮格马利翁和海中女神伽拉忒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走的“对抗”和释怀:

雕刻家皮格马利翁心中的理想爱人是神话里的海中女神伽拉忒亚。于是他创造了一尊伽拉忒亚的象牙雕像。维纳斯女神感于这位雕刻家真诚的爱,赐给这尊雕像以生命。

作者对时间飞逝的释怀,就在于“静止的你不比欢笑哭泣的你更加美丽”一句中。虽然你是静止的,但那一刻是真正属于我们的,那一刻世界都是静止的,这和照片在作者心中的意义吻合。

时光就是一个酒鬼,我们终将被他一饮而尽。但是不论未来如何悲欢离合,至少曾经的情愫挥之不散,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废墟辉煌。

读了多遍,有些意象赋予的含义尚未完全读懂。但我想读一首诗,也未必如人饮酒一饮而尽,亦或案桌香茗,慢咂细品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原文:故乡,一条静静的河流

作者:先知先知

读完这首诗后,我在问自己,这首属于抒情诗还是叙事诗?

抒情诗以表现主观感情、抒怀咏志为主,这里夹杂着大量片段性的故事;叙事吧,句式情感又属于抒情。最后我把它归结为“叙抒诗”。从某一个角度看,现代诗倡导的就是打破拘束与隔阂,所以自由才是重点,只要能荡起涟漪就是好的作品。

诗歌表达的主题很直白,如题,就是对故乡的咏怀。

作者选取了“童年”、“父亲”、“母亲”、“田地”、“河流”五个普遍意象作为关键词,这五个意象之间没有绝对的关联和呼应,作者却从这五个方面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逐渐收拢在一起。怎样处理呢?是的,选取一条隐藏的暗线,这条暗线就是“河流”。每一个小节都会出现河流,每当河流出现,情感的抒发就来到了转折点,或引吭而上,或盘旋而下。

再来看看这首诗本身。我认为来自内心真实浓郁的情感和一些技巧性的表达共同构成了这件作品的亮点。在诗句中,我是有体会到那种断舍离的情感,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思念和三分之二类似的故乡。所以读来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折磨”。

诗中还有一个让我比较震撼的点,那就是玩伴溺水而亡后,父亲“教我游泳”的画面。看似无情推入水中,其实是深沉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评|读夜船白河、徐承志、先知先知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