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记笔记,为什么孩子们的成绩千差万别?卢曼告诉你答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一直都是老师和学生的永恒真理。

相信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背后,都堆积着无数的学习笔记。

也有孩子会说:我也记笔记啊,每堂课都没有拉下,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呢?

很多家长也会有着同样的疑问:明明是同样的记学习笔记,为什么成绩这么大区别呢?

很简单,记笔记也是有方法的,三大误区,造成了错误的笔记法,也让孩子的成绩拉开了距离线。

就拿写作文来说,许多学生,都是读到一个有趣的句子,或者有一个想法时,会摘抄记录下来,写进笔记本里,他们处理这些想法和发现的方式简单直接,常常在不同的地方,留下不同的笔记。

而当他们需要写一篇作文时,就十分依赖大脑来回忆笔记的出处和记录时间,因此他们只在写作和思考过程中,需要某句话或一个想法时才拿出来。

这种组织笔记的方式,经常被用于工作流程,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只是死搬硬套,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知识库。

这样的传统笔记法,很容易形成笔记误区,会让记笔记的好处,随着你保存笔记数量的增多而减少。

而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作者明确指出了传统记笔记的三大误区,纠正了错误的笔记法。

误区一:把所有的笔记当作永久笔记

很多勤奋的学生,都会遵循老师讲的,都应该记录下来这一原理。

其优点是,所有的重点都不会丢,不过缺点也很严重,那就是导致很多真正的重点知识,淹没在大量的杂乱笔记中。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写了很多的笔记,成绩却上不去的一个原因。

误区二:只收集与特定项目有关的笔记

这是个很典型的错误,就像是学生的课堂笔记,第一课是第一课的,第二课是第二课的,经纬分明,乍一看,这很合乎逻辑,我需要什么,肯定是要收集能帮助实现它的资料。

但缺点是每一课,你都得重新记录,并切断了其他有益的思路,这意味着,你在这一课学到的知识,想到的与本节课无关的知识,都有可能丢失。

如果没有整合成一个永久性的知识库,你将无法长期的把知识串联,把自己禁锢在了某个课题中,禁锢在有限的记忆容量里。

误区三:把所有的笔记当闪念笔记

笔记都记录了,但是没有经过处理整合,形成一个笔记系统,很容易就会陷入到混乱之中,挑不出重点。

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一路掰一路丢,身后一片玉米,手中拿的永远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三个误区的共同点:就是记笔记的好处,会随着你保存笔记数量的增多而减少。

而《卡片笔记写作法》中的卡片盒笔记系统,让我们清楚地分清三类关键性笔记。

第一类:闪念笔记

闪念笔记,这类笔记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它只是对信息起一个提醒作用,只有在一两天内回顾它,并将它们变成以后可以使用的,适当笔记才有价值。

就像每一节的课堂笔记,它只是为整合永久知识库打基础的。

第二类:永久笔记

这类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都会被需要。

永久笔记,是让你即使忘记了当时所取材的上下文,仍然可以理解、应用它们。

就像是那些数学公式一样,是永远不可能被丢弃的。

第三类:项目笔记

这类笔记,只是与一个特定的项目有关的笔记,被保存在一个特定的文件夹里,项目结束后就可以封存了。

好比一篇课文,他的中心思想,只适用于这篇课文,无法通用于所有的文章。

笔记系统原本就应该是:你学习和收集的东西越多,你的笔记越有用,就会有越多的想法组合到一起,并激发新的想法,也就越能轻而易举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书中所讲述的卡片盒笔记系统,合理的避免了这三大误区,让我们无论是孩子学习、成人工作还是小白写作,避免了走弯路,从而发挥笔记自身的优势,让储存知识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实现了笔记的最大的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样是记笔记,为什么孩子们的成绩千差万别?卢曼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