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魂》写了一年多,虽然中间还穿插着写了《蓉北日记》以及其他一些类别的文章,但仅仅就是《老屋魂》也写了超过七十万字。
但写得多不是成绩,反而是一种负担和痛苦。
最初只是规划写一部十多万字的半自传体小说,把我过去经历的一切都写出来,一是给自己留个念想,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过去有个总结反省。但不曾料到,开始还对十多万字有些怵头的我,写到现在的七十万字还意犹未尽。
当然,也有很多写着写着写不下去的时候。
这种时候因为对过去的自己苦不堪言的生活感慨得无法下笔的时候少,而是越写越无助的时候多。
我写文章都是先在心里想个大概,然后开始动笔写。写完了一般就是检查一下错别字,其他基本是不改的,有时候连错别字也不改,也就是说,连通读两遍的时候都没有。
看了听了那些写作成功者们交流写作心得,说写文章特别是长篇小说要“先立大纲”,在写作之前要有个写作梗概,还要借鉴各种写作技巧,内心实在有些不屑。我只对每个角色都要有个大概的设计表示赞同之外,对这些“心得”有些抵触。我以为写作是天赋开启的灵感爆棚,积累形成的厚积薄发,坚持铸就的辉煌成果,是自身具备的先天因素再加上后天勤奋努力的结果。
写作这事,在我看来,是一种爱好者的自我享受,与后天特意的培训关系不大。
但是,等我终于停下来,看看简友们的作品,再看看还没有互联网时代的大师们的作品,转回头来阅读自己的文章,我突然就有了无助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苦闷不已。
还记得今年的正月初三,我一个人关在家里写作,写着写着,我竟然再无法打出一个字来,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知道我心里有很多话要说,甚至这些话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文字,但我就是打不出一个字来。
我扔掉键盘,来到空无一人的沙河边,看着滚滚而来的沙河水,心中的绝望愈来愈烈,脑袋被抽空了一样,思想全被“绝望”两个字带走。
我在沙河边坐了三个小时,在万家团聚的春节,一个人像一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孤独地感受着空气里的寒冷。
沙河里的水源自数百里之外的岷江,一路跌跌撞撞,不知道把多少石头磨去了棱角,也不知道浇灌了多少良田沃土,两岸的杂草丛里有高大的树木,也有婆娑的竹林。清澈的河水里有落叶,也有鱼虾,它既接纳天上的雨水,也汇合各处来水。这条似乎一直不肯枯竭的河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容纳了日月星辰和岁月更迭,它一直存在着,不管渺小还是伟大。
它为什么一直存在着?
因为它是流动的,因为它是人们需要的,因为它是包容的。
流动的就有思想,被需要就是有价值,包容的才会永恒。
一个人写的文字要变成真正的作品,不但要让它具有思想活力,还要让它有价值,如此才有存在的必要。
只有文字的堆砌,既没有美感也没有灵魂,即使有很多章节或者段落看似不错,也不能让一部作品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只会使作者感受到疲惫和无助,越来越多的无助之后,便是绝望。
现在的我就是这样。
所以内心里还有倾诉的欲望,但知道倾诉的结果是在做无用功,心灰意冷就会由外而内侵袭全身。
在心里默默地回忆起这一年以来写作的艰辛,我不得不承认:“石头再多也毫无价值,金子再少它也会发光。”我创造出“金子”太少的重要原因,正是我疏忽了借鉴学习他人长处的结果。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果只沉侵在自己的世界里,闭门造车不一定出门合辙,更容易固步自封。我如果不跳出自我约束的藩篱,继续把写作这事当成自娱自乐,也许只会搬出更多的石头,而创造不出宝贵的金子,白白耽误了大好时光。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打坐可以开悟,但是如果过于执著于通过打坐来开悟,就适得其反。
在接下来的写作中,除了跳出“为了写作而写作”这个圈子,还要多看多听,博采众长方能更大进步。
当然,也要认可自身的努力,以及自身具备的优点,否则,在前行的路上会多了苦累和疲惫,少了坚持和快乐。
修行的人之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有个坚定的信念。
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让我们真正快乐。
写作就是净化灵魂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