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本的美

2021.4.8

昨天晚上给女儿检查试卷,看到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短文,感觉好亲切,这不叫似曾相识,而是想到了我们的从前。

读书的时候,最期待发新书,拿到书,第一时间,大家就先把语文书从前到后看一遍,就跟“审查”资料一样,怕错过各种美文,那过程享受,满足。到后面老师上课,每篇课文,大概内容我们都知道了。

在二哥的影响下,读小学高年级,我们就把隔壁堂姐高中的课本,借来看了。


语文课本的美,不是因为华丽的外表,而是内涵,古今中外,家国情怀,名胜古迹,特别丰富。

日月潭,桂林山水,大雁塔,双龙洞,海滨小城,小兴安岭,黄鹤楼,岳阳楼,苏州园林,庐山,泰山,洞庭湖,橘子洲头,雷峰塔,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

童年,在家乡的小山村,我们陶醉在语文课本里,就像跟着老师旅游一样,从文字的角度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得像画卷。

那时候心里萌芽了浅浅的心愿,真希望长大了,可以去到处去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像语文课本所写的那样美,那样神。


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也跟我们当年一样好奇,经常指着书里的地点问我去过没有,也表示长大了要去看看实景。

感谢语文课本的美,帮我们打开了崭新的知识窗口,在脚还没能丈量的时候,心先感受一下唯美意境。

记得那是七八年前了,单位组织我们业务部去绍兴轻纺城学习,参观,更多地了解服装面料工艺流程。我只记得布行的五颜六色,染厂的机器轰隆,印厂的眼花缭乱。

当时安排的好像是四天三晚,最后一天在另外二名同事的怂恿下,我斗胆跟采购老大提议,带我们出去玩下。人家有点诧异问我要去哪,我当时秒回【鲁迅故居】。

当然其实也是我们私下百度过,行程不是很远。

这其实也是带着语文课本的情结有目的的接近。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我一样,整个中学时代,都被先生的文字震慑,没有刀光剑影,却字字铿锵有力,温暖有光。还有那刻在课桌的“早”字,成了我们大家很多年效仿的参照物。

一行人驱车大概四五十分钟,到达目的地。


乌篷船让我想起了《故乡》《社戏》《少年闰土》,茴香豆让我想起了孔乙己,阿Q,站在百草园旧址,我有点挪不动脚步,努力在想当年课本里的那些句子,仿佛就想感受下,先生的童年生活场景。


我们也找到了那张刻了“早”字的桌子,那是怎么样的自律和坚毅,后来才有了文字革命先驱。

读书的时候,先生的有些文字,比较费解,但是能感受那种力量,那种急切唤醒大众的心情。

一直到后来,通过萧红的生活经历,从侧面了解到,原来先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那么热爱生活,平易近人,关爱青年。

不过我们那次行程,比较匆忙。到中午我们带着领导给我们买的几大包茴香豆【盐蚕豆】就撤了。【我吃不惯,后来转送同事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还没靠近杭州的时候,心里憧憬过,幻想过,也是源于语文课本的诱惑。

前后加起来我已经去过西湖四五次了,但感觉好像她的美,始终还是看不够,也看不透。

携三五好友,漫步苏堤,边走边看风景,人生一大幸事。

在语文课本,我们知道了邱少云,董存瑞,李大钊,陈毅,江姐,雷锋,史铁生,海伦凯勒,莫泊桑,白求恩......

语文课本真的很美,一方面给孩子们呈现了文化精髓,美好的文字,另一方面让我们学会了交流,沟通,表达,生活。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时间,但每次碰到学生或者孩子的课本,还是忍不住拿起来看看,翻翻,因为那里有我们的青春的印记,我们的曾经,也是从那里奠定了我们的成长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语文课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