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室,更好地认识学生(一)

这段时间,接触了好几例学生,有的是自己班的,有的是别人班的,有的是才转来的,有的是已经在学校好几年的了。他们让我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走出教室,更全面地认识学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人性最纯真的美。

案例1:A孩子平时成绩很差的,妈妈一直以为在中下,其实在班级一直是倒数。课堂上,孩子总是缩着身子,靠着椅背听讲,字写得特别丑,属于看不过眼的那种。我经常会走到他的位置处,敲敲桌子:把字写好些;或说快些写吧;或说,好好听讲,不要走神。每次只要我提醒,他就会立即修正自己,在样子上做给老师看。为了避免他没有完成任务,我给A专门找了一个一对一地孩子,每次下课就会检查他应该完成的任务是否完成。

按照以往的经验判定,这个孩子家庭教育应该是没有跟上的。爸爸妈妈的自律意识可能也比较薄弱。但我与孩子的父母聊天之后,我才知道有的地方猜想我错了。父母是恩爱的,感情特别特别好。妈妈有些佛系,爸爸工作很忙,但两人并不是就放任孩子。爸爸会陪着孩子聊天,做一些运动,爸爸不敢管学习,一管要毛。妈妈主管学习,生活。但妈妈也并没有将所有的精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她出去找工作,保证每天能接送孩子、管理孩子学习的工作。外公是特别严格的人,在孩子上小学后开始介入孩子的教育。前期是由奶奶在带。孩子喜欢看历史书,军事书,喜欢下围棋,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研究。在家,孩子很少发脾气,比较温和。这与学校他几乎不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是一致的。爸爸是博导,妈妈是高管,父母想不通的是,孩子的成绩为什么就上不去。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家里有个妹妹,上小学一年级。自律得不行,完全不要父母操心,哥哥身上父母遗憾的东西,在妹妹身上都能找到。这使父母更加郁闷。同一个爸,同一个妈,怎么就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我是能够完全理解这种差异的,因为父母两人的差异很大,他们属于互补型,儿女正好各遗传了不同的个性。父母焦虑成绩,我的建议是这倒不用,将时间线拉长些,孩子的品性很好,他的心理年龄明显小于别的孩子。等到成人时,他的这种优势就会变得特别容易让人亲近。他的钻研,或许将来会成为他的最大优势。爸爸问我,孩子将来的成绩会到达到什么程度?看来,爸爸确实很焦虑,希望有一个人能给他的孩子像医生一样,给出一个诊断。我给爸爸讲了一个孩子在初中逆袭的故事,这是另一位家长的弟弟身上的真实故事。我想告诉他,孩子的未来,特别是男孩子的未来,可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激发他,并让其保持。我希望他们能静下心来想想,给儿子创造更多地可能去发现他的潜能,而不是仅仅焦虑,行动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孩子已经六年级了,只要不放弃,这样单纯的孩子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教室,更好地认识学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