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红的人Vs史上最有内涵的笑话

文\义帆

01.

和珅和大人快过五十大寿了,但心里面有个疙瘩一直没解开。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和珅早年在紫禁城做基层工作时,留下了一个诨号,到现在还被人们叫着。

年轻时的和珅是出了名的美男子,一表人才,又且武功过人、聪敏机灵,因而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被提拔做御前带刀侍卫。

这件差事有个例行的工作,就是夜里巡逻。和珅肯吃苦,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地晚上八点出门,凌晨三点巡视而归。

那年头没有手电筒、探照灯,陪着他巡逻的就是腰里别的一把刀,手里提着的一个灯笼。

整整一个晚上,再长的蜡烛也禁不住烧。因此,等和珅出去走那么一圈,回来时蜡烛行将燃尽,就剩个蜡烛头,渐渐地,人们就“和蜡头”“和蜡头”地叫上了。

和珅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这个绰号。但年轻时无权亦无势,能忍便忍了。

可如今的和珅早已麻雀变凤凰,地位不比从前了。

即将迈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在大清的官场上快走了一遍:史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主持,这些他全都干过。

不仅如此,他还兼任着教育部长、文化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这些一顶一的官职——普天之下,乾隆皇帝当第一,没人敢和和珅争第二。

蜡头,蜡头,不是在讽刺人像蜡烛头儿那样快燃到头了吗?这样的绰号,普通人听着都觉得不吉利,何况是已经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呢?

图片发自App

02.

然而,和珅虽然权势大,见不着旁人当着面叫他“蜡头”,但也知道人们背地里还是不住地叫。

他琢磨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学士不都是有个“号”嘛,像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欧阳醉翁,号“六一居士”,我和某人为何不起个居士的雅号,一来能彰显自己的风雅,二来能把“蜡头”的绰号顶替掉,岂不是一举两得!

但这相当于给自己起第二个名字,将来是要被天下人叫出口的,可不敢疏忽怠慢,得找个有大学问的人来起,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想了又想,和珅觉得刘墉这人看着憨厚,又有学问,于是就定下了人选。

隔天早朝一退,和珅一溜小快步撵上前面的刘墉,趁旁人文武百官散得差不多了,附在刘墉耳边把自己的意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刘墉一听,眼睛上下画个圈儿这么一转,心下就有了主意。

他说:“和大人,您看您是咱万岁爷的红人儿,早些年他老人家钦赐过您‘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牌匾,又逢您今年过五十大寿,有道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何不取这一‘海’一‘山’二字,合成个‘海山居士’,既寓意长命百岁,又能彰显忠君之情,您看怎么样?”

和珅心里一琢磨,顿时佩服地五体投地:“诶呀呀呀!到底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刘大人啊,不愧是我大清头号的才子,您这才华不服不行!那我就叫‘海山居士’,等我过寿那天您一定要来,我要当着大家的面宣布自己的雅号!”

之后二人一阵寒暄客套,各自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03.

待到和珅寿辰这天,百官纷纷前来庆贺,有真心交好的朋友,也有趁着机会往上巴结的官僚。

总之,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步入宴客的大堂,一副镶边的长匾赫然悬挂在高堂之上,上面书写着乾隆帝“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亲笔赐字;下面八对红色寿烛一字排开,一对两只,各自印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四个寿辞。

和珅正当人生壮年,又已位极人臣,嘴上对众位同僚的恭维说着“过奖了”“折煞和某人”的话,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

当着宴会的高潮,大家的注意力基本上都聚集到和珅身上,他便找个话头,向众位阁僚们公布了自己“海山居士”的新名字。

诸位官员一听,更是齐声喝彩,恭贺、道喜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一个下午就这么高高兴兴地过去了。

等到百官散尽,和珅送走好友,一切终于又安静下来。回到大厅,他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环视了一遍四周。

突然,自己心里像被锤子猛砸了一下,差点儿摔了个跟头。紧接着,只听大厅里传来一声大骂:“刘罗锅,你个老王八蛋!”

仆人们一听,有的心里替老爷着急,有的好奇到底怎么回事儿,探头探脑地凑合到门口。

有的人脑瓜儿机灵,先是一愣,接着便捂着嘴偷着笑。

原来,这做寿的寿烛虽然高大,但也禁不住半天地燃烧。一下午的功夫,烧得只剩个底儿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只剩下个“海”与“山”两个字——海山,海山,到头来,和珅还是被人变着法儿骂成了“蜡头”!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上最红的人Vs史上最有内涵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