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收获

在学习群里,各位大咖分享的内容值得学习。借鉴一些

岳老师

在案例报告、讨论分享过程中,感悟颇深的有几点:

1.谁是来访者;

2.跟谁一伙;

3.稳是定海神针;

4.不能被~~控制;

5.相信家长,相信孩子;

6.家长和孩子的目标最终是一致的;

7.接纳,由衷的接纳;接纳来访者易,接纳自己难;

8.陪伴,深深的理解和陪伴;

9.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来访者,相信自己;

10.纠结和挣扎也是行动;不是我不想做,是我做不到;

11.咨询师后退一小步,来访者前进一大步;

12.我们要增加白而不是消灭黑;

13.情绪是没有道理的,感受是没有对错的;

14.真实的东西都是需要尊重的;

15.挫败感源于高的期待,也源于太快;

16.走进他的世界,帮他在他的世界里建立自信增强信心。


卓丽老师

1、不缺理性的分析,缺的是感性的感受

2、关注焦点的思维

3、来访者是如何先自救的

4、让他先在他自己的状态里先有力量地待着,而不是急于改变他的状态

5、一个一直说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孩子,他感觉哪里好一点呢?

6、让来访者在他那个状态里先待着,是先让他有力量,而不是急于去改变他的状态

7、成功经验很容易预设

8、说与不说都是来访者的权利

9、不解决现实问题,但要以现实问题为载体,寻找资源

10、先确认问题,再确认目标,然后才找资源

11、大目标着眼~奇迹问句,小目标着手~当下可以突破的

12、向来访者学习

13、过程中的及时小结和反馈,给人感觉被关注和尊重

14、用手做、用脑做、用心做

15、对生命的敬畏

16、同理不是同意

17、赋能,赋的是自我效能感,就是自尊、自信、自我掌控感

18、无论是例外、奇迹还是一小步,都是在给来访者赋能

19、你不是来访者,别拿自己套别人

20、在我们看来不是事的事,可能在别人那里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21、或许当你可以表达出更软弱的一面时,你已经很强大了

22、你真的很累的时候,可以放慢脚步,让自己放松一下

23、不管你飞得高不高,想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24、慢不要紧,只要坚持不断

25、被看到的力量

    …

一、第一个案例:

咨询中我们很容易会受家长的影响,那么对孩子的信任度就会降低。这个我们知道,但很容易有倾向。所以要时刻觉察自己,是不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

1、尽管不能做到尽快调整,我们要很快意识到。

2、及时调整,做到心平如水。

3、从重要他人身上去取得验证,不从孩子那直接询问。

4、清空,把耳朵打开。

5、相信他做到了,但和家长的期待是不一样的。他做到的部分,他其实是付出努力的。他也许是在筹备,但是不愿给家长说,因为家长会不断指责、唠叨。所以现实中,孩子不愿给家长承诺,但是愿意给咨询师说。

6、虽然有时候可能没有行动,但是纠结挣扎,是更难的。可能下次就会有一点行动,这个一点点的行动,就是种子,可以燎原。

7、家长的好多话不能信,但又不能反驳他。我们也要相信,他很相信咨询师,也要肯定他对孩子的负责任。

8、难就难在我们在听到家长信息的时候。我们要相信,没行动,并不是不想做。其实他也想做,但是暂时做不到。

9、我们要跟孩子聊:你希望怎么做?

10、我们要跟家长沟通的是,我们能看到的孩子的细微的变化。

11、前提是:我们真的相信吗?活着是虽然他没变化,我们看到他背后的挣扎了吗?

12、如果家长一直抱怨,怎么办?心平气和,问:孩子怎么说?孩子怎么认为自己的变化?周围其他人怎么看?孩子爸爸怎么看?——系统观,循环看。

13、不管家长如何,我们不动如松。

14、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只是那么一说。。。我们不要把担子担过来,否则孩子会更痛苦。

15、到底谁是来访者?

16、不因父母的期待,而拔高孩子。

二、第二个案例:当来访者纠缠、出不来的时候:

1、忙的时候,就不想了。

2、有这个信号的时候,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事情,转移注意力。(见绿皮书案例)

3、帮他在他的世界里有信心,允许发生,但有能力应对。

4、说“不知道”也是一种回应。

5、对于强迫,我们做不到切断,而是与问题共存。

6、也许不为胜有为。

7、评量问句:争夺10分。

8、来访者不在尺子上:用他能感受到的来评量。

9、很多时候,技术是用不上的。就凭着我们想帮他的心,用本能。

10、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匹配:

a、虽然来访者属于咨询范畴,但超出我能力范围;

b、个性、价值观不协调,比如小三、同性恋等;

c、咨询师信奉的理论和来访者不同:慢一点,可以试着聊聊——聊聊看,我对这个不太了解。他想聊啥,咱不懂,但咱可以很好奇的聊聊看嘛!聊着聊着,他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你真的相信他是他问题的专家吗?当你真的相信的时候,他会有答案。也许一开始他自己看不到,他自己不知道。

11、心理咨询辅助性的三条件:

a、系统临床、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

b、目的是:社会功能的康复,以及避免复发;

c、密切配合大夫一起治疗。

三、第三个案例:

1、我们不能控制某些事情,但是我们能控制某些事情所带来的情绪、认知。

2、负向东西不出来,正向东西进不了。

3、脚底下有坚实的东西,才会站起来。

4、“咨询以缴费为准”,他会考虑。

5、危机干预:上午、下午各做一次。

6、行规:一周一次;也可以两周一次,一个月一次。

四、第四个案例:

1、完美的避开了爸妈的各种优点。

2、当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反应完全不同步,信息截然不同,完全不对接。两种情况不知道该听谁的。——疑罪从无。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真实;家长的世界是家长的真实。不关注谁说的是真的,关注的是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小进步、改变。

3、我们的挫败都来源于我们的期待。

4、在某个年龄阶段的小孩,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

5、孩子回答:不知道,可能是真的不知道。

6、成人往往太着急了,没有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思考问题。

7、谁来做咨询,谁是来访者!

8、可以说别人的好,说自己的不好;不能说别人的不好,说自己的好。

9、外化,不需要太正式化,比如我们很多时候问:你怎么与你的问题共存?——也是外化。

10、咨询师永远不要比来访者更着急。

11、我知道我自己是几分。

12、每天都被自己帅醒。。

13、情绪是没有道理的,感觉是没有是非的。

14、眼泪是很宝贵的。

15、我都管不住我自己,你还想管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