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与文明》从城市发展了解文明发展状况

三位巨人筑起的世界都城-北京,安禄山、忽必烈、永乐帝谱写了它波澜壮阔的历史。-《帝国与文明》

说起北京,中国的首都,三岁孩童都知道,可是它的历史你又知道多少呢?北京的称谓有二十多种:燕都、幽州、南京、大都、北平、北京……作为成年人,我感到很羞愧,很多的名称都没有听过,对北京的历史了解得太少了。

我们常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儿子在北京读书,于是,我对北京有了一丝格外的关注,关注它的新闻,关注它的天气情况,关注所有和北京相关的,当然也包括它的历史。

从《帝国与文明》一书中,我了解到了北京的历史,夏朝时期,北京在中原之外的北境,所以叫做“幽州”。

唐朝以前,历代王朝建都都集中在黄河中游流域,如仙、长安、洛阳等地,运河开凿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占据京杭运河的有利条件,这时,北京的地为一跃千里,显示出其重要性。

唐玄宗登基后,天下富足,朝野太平,谁知在遭遇安史之乱的摧残后,国势一蹶不振。

唐朝灭亡后,北京成了契丹实现占领中原霸业的门户,北京的战略地位得以进一步提高。

赵匡胤登基后,改国号为宋,此时的契丹想要收复中原, 宋朝浑然不惧,与契丹对阵,“澶渊之盟”后,金占据了北方,改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并在此建都。

金国被蒙古帝国取代后,忽必烈新建了一座新的都城,起名“大都”。中国历代的国都,都是在建都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具有城市的规模,像大都这样为建都二“建”的都城,那可是历史上的独一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北京有了钟楼和鼓楼,有了四合院和胡同,到现在,北京的老城区四合院和胡同依然保存着当时的风貌。

忽必烈建立大都之后,开凿了北京到天津段的京杭运河,大都人口增加,地位更加无可替代。

明朝建立后,将北京改名为北平府。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把北平府改名为北京,并且建立了紫禁城。清朝灭了明朝后,依然把国都建在北京。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北京再次更名北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又一次回到北京。

北京的发展历史离不开安禄山、忽必烈、永乐帝这三个重要人物,从忽必烈建都后,没有一座城市能够真正动摇北京的国都地位,即使朝代更迭,北京的政治、经济和战略价值永远不会改变。

《帝国与文明》可以带领读者读懂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全球帝国史。从伊斯坦布尔到罗马,通俗易懂地讲述了伊斯坦布尔、德里、开罗、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历史,中间还穿插了美食、建筑与奇闻轶事,读起来妙趣横生。

《帝国与文明》的作者出口治明,已经出版的作品有数十部,如:《十个人的世界史》《人类5000年历史Ⅰ》《世界历史讲座Ⅰ》《世界历史讲座Ⅱ》等。

了解城市的历史,可以发现文明的演变痕迹,“每一座城,都是一部世界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帝国与文明》从城市发展了解文明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