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窝在家里的春节,我们都可以干些啥?

最近的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次朋友圈一刷,几乎就全是相关的新闻。各种新闻都有,刷完后,感觉虽然够不着恐慌吧,但也还是不踏实,并没有太多收获,时间也不知不觉就流逝过去了。

其实现在这局面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能做的并不多,就是多听听官方的,专家权威的话,比如钟南山钟老说的:“解决疫情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全中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这样对全国经济影响最小,对生命健康最有利。强烈建议全中国人民都在家过春节,不要走亲访友。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花与共!”

没错,当前这局面,大家就别想其他的了,安心给自己放个两周的假吧。这个病毒有最长两周的潜伏期,这两周内有问题的尽快就医和隔离;而更大多数的人自然是没问题的,修养生息两周,之后再满血复活。当然,具体还得看疫情的进一步发展情况,但至少现在会有一段时间需要大家安心在家休养了。

这当然是个挺悲伤的事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活还得继续,休息的日子也是给了大家一个难得停下来的机会,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和家人(自己家,不是串门哈)待在一起,或者是看看书,哪怕看看电影电视剧。

我就准备在家,好好“学习”了。怎么学习呢?很多人说学习不就是看书么。没错,看书确实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也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还有其他的方式。

我一直觉得,学习的本质就是有益信息的获取。所以,只要是在吸收获取有益的信息,都可以称之为学习,具体而言,可以给大家四个建议:

一.干点活儿-体验和实践。

在体验和实践中经历、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前我们讲过,只有亲身的体验才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能够对事物有着更为深刻的记忆。所以,其实体验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就是这个道理。懂得道理再多,真正经历过了才会有更深的体悟。

这个一方面是体验带来的直观感受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会真正让我们置身到具体的情境之中,这和我们光是凭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有人说,为什么这世界上的人说的都不一样,但做起来都差不多呢?这就是因为说起来不用负责任,想怎么说都可以,但真正做了,就得负起这个责任,这时候人们的选择往往是趋同的,也就是先站在自利的角度思考。《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在他的新书《非对称风险》中就讲了这个问题,我们要真正相信的是那些他的言行会与他自身结果“利益攸关”的人,如果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不用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就不值得相信。

体验和实践就是把我们真正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让我们做出和自己利益攸关的选择,承担每一个选择背后的代价。

也许,当你真正到了别人的情境之中,获得和别人一样的信息,你就能理解别人的选择了。

所以,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干点活儿,多去体验和实践,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感悟,并真正将自己置身于对应的情境之中,可以在家里学一门手艺,干点家务,如做某个菜、维修某个电器等等。

二.和亲朋多聊天-沟通和交流

有时候我们没办法真的去体验和实践,这时候我们还可以有个办法,就是多去沟通和交流。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我们讲过,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懂得就足够多了,良好的沟通是带着“我不知道,所以你说。。。”,而不是“我知道,我都知道”的心态。获取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学习,否则你只不过是所谓的“确认偏误”而已:提前下了一个论断,再去找无数个理由去验证自己的论断。在这方面,我是有很惨痛的体会的,很多时候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好。其实,也有很多次,和朋友聊天,总会有那么一些话对你的启发是很大的。毕竟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兴趣等等都是不同的,和别人聊天,他会给你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大家慢慢都会变成只和固定的一小圈朋友交流。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朋友关系的维护也是需要用心经营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只和小部分朋友交流是不够的,这就像是有人担心朋友圈会让人们变的更加极端一样。因为你会慢慢发现,你交流的这部分朋友都是你喜欢的,或者说和你类似的,这样你交流个什么东西,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就觉得全世界都是这么想的,实际上这就是陷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回音壁效应”了,你听到的都是“封闭空间”里自己的“回声”罢了。

所以,我觉得吧,大家可以定期和一些可能不是那么熟悉,很久没联系的,各方面和自己不那么类似的朋友聊聊,不需要像和挚友一样总是问候,但也不要轻易就断了联系,这类的朋友可以提高大家信息的广度;

另外一类可以和自己同行业中的大拿们沟通,每个人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领域,一定有同领域的大拿们,多和他们沟通,这类的朋友可以提高大家信息的深度。

所以,第二个建议,就是大家多和朋友沟通和交流,提升自我的广度和深度。

三.多看书-阅读与感悟

前面两个建议,很多时候都要涉及别人,如果还都不是那么方便的话,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之下,那么,大家就可以在家多看看书啦。当然,其实看电影、电视剧也都是信息的获取,不过学习肯定是要获取更多的有益的信息了,看书整体而言,还是能够获取更多的有益信息的。为什么呢?

首先,书能够出版,一般而言,就一定有其值得传播的信息和价值所在;其次,书和与别人沟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更加系统、精炼和具体。和别人聊天交流,大多时候都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再接着想到哪儿的,但是书可不一样,经过了编辑出版这道工序,图书传递的信息一般更为系统。用语也是整理过,更为精炼,不会口语中那么随便,一些具体细节也会补充上来。

但要注意的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这得是本好书。看书方面,我的建议也是从深度和广度入手。

深度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将七八成的精力聚焦于某个板块知识的学习,真正将某门知识吃透;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一些畅销读物,这其实也没问题,因为通过阅读这类书籍,能够培养我们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只阅读这类的书籍,深度就不容易提高,所以我推荐大家去啃一些大部头的学术专著,虽然看起来特别吃力,可大部头往往更加严谨、成体系,看起来更让人踏实,一旦啃下来,自己是受用无穷的。

广度方面,在聚焦于某个板块之余,可以抽出部分时间多阅读其他的领域的内容,比如说聚焦于理工科的东西,就可以看看文学,而聚焦于社科类的东西,就可以翻翻科普,这样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为多元化。

所以,第三个建议,就是大家多看看书啦。

四.写点东西-输出

光是体验、交流和看书其实还是不够的,这三个建议都是在教我们要输入,如果能加上输出这个环节,那么学习可能才真正进入了一个闭环了。有时候,我们发现,只是输入,东西很容易忘,也记得不全,这时候,就需要输出这个方法了。

比如说,教育学上对孩子的培养有个很好的方法叫“teach”,也就是让孩子去教别人学到的知识点。这其实就是输出了,孩子如果自己掌握的不透,是没办法教别人的,而教,也是一个很好的重新吸收和感悟的过程。所以,学到了一个什么知识点,可以锻炼自己去找别人说出来,看看能不能把别人教会。

还有输出的方法就是写作了,写读书笔记,影评等等,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我们会发现,如果只是说的话,其实都还好,能说挺多,但真要写出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前面所说的书一样,需要更加系统、精炼和具体。这对于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是个很好的方式。

所以,第四个建议,就是大家经历过前三个输入的阶段后,再加上输出这个环节啦。

给大家的四个建议就这些了,今年大家注定要过个特殊的春节假期。在继续保持对灾情的关注,为灾区人民和医护人员祈福之余,也别忘了换个心情,给自己充充电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窝在家里的春节,我们都可以干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