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感

一次从外地回来,丽水火车站出来,打的,回丽水的家,跟师傅说了地点,一上路,发现不对啊,怎么走的路线在让远路,我随即跟师傅说,师傅,应该走那条路啊,更近而且车也是不多的。当然我说的是普通话,在丽水很多年,一直不会说丽水话,但是丽水话基本能够听懂。师傅用丽水话跟我说,差不多的。我想算了吧。

火车站出,讲普通话,大包小包,在每一个城市都会被认为是一个异乡人,如果再加上坐在车里好奇地看着外面的街景,这种确定感会进一步加深。

这种异乡感其实在自己的故乡也是存在的,特别是自己长期在外求学,后来工作定居异乡,久不回乡。

异乡感大概也是从自己下了车站开始,风风扑扑终于到了故乡境内,下了车,到售票处购买返程票,习惯性用普通话,往往迎来的是售票员一冷眼与机械式回答,还有最后啪的一下把票落在窗台,而我听到隔壁窗台,旅客与售票员在用方言聊天,透过一个窗口,我看到一种用方言包裹起来的安全感,或是说归属感吧。我拿起回程票,用方言说了一声,谢谢。

这次是带着女儿豆丁回家,也是豆丁出生后第一次回我的故乡,到了家,豆丁很多东西是我亲自置办的,第一次是给豆丁买一些脸盆,顶着太阳,走进街上一家比较大型的超市,老板是外地人,但是看得出来是很努力的在融入当地生活中,因为整个购物中他一直用蹩脚的方言跟我交流,结账时,老板按着收银机,对我说,我怎么没有看到过你,你不是本村人吧,那种口气是有一种盘问的口气,我说,我是的啊。我用普通话回答,我怕老板听不明白。

第二次是给豆丁买衣架,走进街上另外一家超市,老板还是外地人,这个老板跟我打招呼是普通话,我迅速在货架上,挑了一个大红色的圆形多夹子衣架,结账的时候,老板很热情的拿出一个塑料袋把衣架装上,不忘问我,小伙子,刚来这个村子的吧,工作找好没有。我一听这话,顿时语塞,what。不过我马上清醒过来了,我说家里刚好缺一个衣架。

不怎么出现的面孔,习惯性的普通话,让他人总在不自然地臆断你就是外地人。

当然最强烈的异乡感,从来不会是上面那些,那些也还是表面的,更加深层次的异乡感,是我回到故乡,渐渐发现很难融入故乡的生活,那些原本很习惯的东西,现在变得难以接受,物是人非从来都是小事,从内心上来说,我感觉似乎不再属于这里,而又在第二故乡,似乎对着那边的生活非常熟悉,价值观也不断磨合,但是总觉得自己也是不属于第二故乡的,始终有一种游离感。

是的,最深沉的异乡感,是一种时空错乱感。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故乡,自己是熟悉而又陌生。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被反复拉扯的状态,不断确定自己的身份。

不过还好,还有家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异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