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农业大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体系,也有发展程度不同的广袤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部分和重要基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基层党建市基层治理的核心,只有从基层党建架构着手调整、完善和改革,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治理不同于管理,“治”就在于农村各组织体系的共同参与、自我管理、民主议事,但同时还要尊重乡规民俗,更要遵循国家法治,这就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展现现代化治理精髓。对于基层如何做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工作,落实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常态整顿提升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以民主激活治理创新。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原则,以“说”的公开、“商”的规范、“办”的主动、“评”的倒逼,调动和激发村民积极性、参与度和主体作用,让基层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同时,持续开展“赶集日”市场整治行动,同步完善市场内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庭院等工作落实,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四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风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植根于群众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宣传栏等村级文化阵地,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百姓宣讲”等活动,活跃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推进乡村德治凝聚强大向心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村级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社会新风,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土葬乱葬等不良风俗。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全面发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实现乡村振兴一是要推动产业振兴。产业兴旺, 则经济兴旺。如果缺乏产业支撑, 或者产业凋敝, 乡村振兴将成为空中楼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质量和效率,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二是要优化人居环境。要从城乡融合和一体化的视角,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按照全面小康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 尤其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三是要促进乡村文明。要全面振兴乡村, 还应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 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传承和弘扬农村传统优秀文化,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四是要强化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教育、引导、约束、惩戒作用,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 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建立更加公正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五是要改善农民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就是要通过乡村经济振兴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 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使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 夯实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从现实来看,目前乡村治理的确是农村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源于匮乏的乡村治理。可以说,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不能打牢和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制度保障。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这样一个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共建共治共享的我国现代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就有望形成,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日益增强,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