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 | 《给教师的建议》第98条批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编制好书推荐目录的确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学生在众多的书籍中,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没有指导的学生阅读只会沉迷于网络小说、流行读物中,自得其乐,而不自知地浪费大师青春宝贵的时光。】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人物传记是很好的青少年榜样阅读。】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自然科学的书也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有朗读的书,像现在的《朗读者》,让学生体会汉语的美妙,传统文化的博大。】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只有学习课本才是学习,只有课本才是书,其他一切都是杂书、闲书,无用的书,有时候,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而思考之室,阅览室者思维 发展的策源地,发源地,是思想成长的地方,是真正阅读的地方。换个角度,如果学校不有课本,像语文课,完全可以不需要课本的。尽早把课本讲完,然后腾出时间多读些相关的书,不是更好的学习吗?】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找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可以开启全新的人生。像六神磊磊读金庸,还有一大批红学家,不都是靠一本书安身立命吗?我的专业成长之书,将是哪本经典著作呢?我只有多读才能找到。】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读书久了,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是怎样的人?读书的过程就是寻找全新的自己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因为书中有更多人的人生,也许某个人的生命就与自己相契合。】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以更积极地心态去阅读,去吸取,而不是做努力的样子,看上去很勤奋而已。去主动与自己的教学相联系,才能有自己的阅读世界。】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无事生非。没有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学生内心是狭窄的、空虚的,正如现在很多学生天天陷在游戏里、手机里,他们看到很多人直播、做网红,内心是浮躁的,这些都 不是智力带来的乐趣,都是一时的表面的快乐。如何引领学生体会智力、阅读的成功感,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也学习的自尊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找到成功感,才能强化智力劳动的快乐。】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浅阅读充斥社会的当下,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是要教给学生自律、拒绝诱惑,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智力的快感。】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让学生做“书虫”“书呆子”“怪人”不是坏事,比让他沉迷在手机里要高尚很多。书籍至少不会让孩子变坏,即使看凶杀类的书,也没有打暴力游戏来得直观。而这样的书,总会有一个善恶终有报的结局,给孩子以启示。】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可以开展一个个人藏书比赛,鼓励学生爱书、藏书、读书,以多读书为荣。藏书永远是不赔的事情。现在的书可以留给自己的弟弟妹妹看,甚至自己的孩子看,所以,不用考虑折本的问题。】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读书活动,让书籍流动起来。分享书籍是在分享智慧,越分享越多。】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再次提到反复阅读。】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多读才能多想,多探索。书籍是最简易的求知途径。】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因为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非必修的阅读,是在准备、积累第二套大纲的学习材料。】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强调空余时间,的确,没有身心放松的空余时间阅读,学习永远是痛苦的事情。】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阅读学习是逐步进化的。开启点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阅读后,学生会从教室走向阅览室,从一个问题到一本书。可以课堂教学还是主阵地呀!】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个人藏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而不断充实的精神财富。】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成绩也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重要动力。成绩好会让学生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让学生感到学校是幸福的地方,得多让他们体会到智力劳动的成功,从课堂学习走向自主阅读,进而形成更广博有知识系统。】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老师读书 | 《给教师的建议》第98条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