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朋友在小区里玩得天昏地暗。
聪聪独自一人在那抡着绳子,旁边不时有小朋友跑过,他的妈妈严厉制止他好几次,他才不情愿地放下绳子。接着他又跑去荡秋千,秋千荡得很高,我们都有些提心吊胆,既怕他伤到别的小朋友,也怕他伤到自己。几个大人和聪聪妈妈(包括他的幼儿园老师也过来了,也住在我们小区里),一起制止他,可怎么说他也不听,过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天黑了,和聪聪妈一起往回走,她显得无比疲惫:“聪聪是个很难管的孩子,他过了周岁后,就能渐渐看出他的胆子大,而且不愿听从大人的,才两岁多一点,他就踩着沙发爬到了五斗柜上面,即使被我揍了一顿,他过后还是一样爬。在幼儿园里,老师的指令他也很少听,让他吃早餐,他和老师藏猫猫;让他睡午觉,他偷跑出去溜达……我是软的、硬的都来,可他还是那样。”
看着她满脸倦容,我理解了她的无助,聪聪在小区里玩“危险”游戏,大人的制止他极少听从,包括他的老师。即使小区里的孩子都怕的“冷面伯伯”故意对他摆出愤怒的表情,他也全当耳旁风,看都不看一眼。
该如何对待这样难管的孩子呢?
一、接受他的先天气质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结构,有的孩子天生安静乖巧,有的孩子生来活跃热情,有的孩子骨子里就带有桀骜不驯,这些都是他们的先天气质,气质主要受遗传和生理因素影响,与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强弱有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四种类型:内向稳重的粘液质,敏感多余的抑郁质,活泼敏捷的多血质,暴躁性急的胆汁质。聪聪的气质表现属于勇于探索、经常处于兴奋状态的胆汁质宝宝。因为气质难以改变,而且没有好坏之分,所以父母首先就要接受他们的先天气质,让家庭教育方式和孩子气质类型相匹配,孩子在正确的爱的环境下才会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期待合理
父母要了解宝贝的气质类型,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短板在哪里。聪聪这种类型的胆汁质宝宝胆大、有主见、勇于探索,但也叛逆、不听管教。针对这种难管的个性很强的宝宝,要注意提合理的要求。如勇于探索是他们的底色,如果你让他们一直安静地坐在那儿,对父母、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这样的要求违逆了他们的天性,势必遭到孩子激烈的反抗,也会让父母身心疲惫,影响亲子关系。
对孩子有合理期待,但并不代表对他们没有要求,孩子某些不良的习惯会对他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集体或他人活动的正常举行,所以需要家长正向引导。
如果孩子有吃饭时到处跑动的习惯,一分钟也不愿意在椅子上坐着,既影响孩子吸收营养,也在幼儿园对集体生活造成干扰,父母可以训练孩子从坐一分钟到坐三分钟、五分钟,允许孩子进步微小甚至退步,但是要坚持训练。按照孩子先天气质把握好度,期望合理,允许孩子像小树一样缓慢但茁壮地伸向天空。
三、温和一致
再怎么难管的孩子,他都渴望父母的爱,所以父母对孩子态度一定要温和,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这些孩子,他们可能会一再触犯父母的底线,对于父母的要求充耳不闻,这时我们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可以进行降温处理,远离孩子,当自己的情绪维持在稳定状态时,再和孩子交流,这样既能避免家长情绪消耗,又能避免和孩子情感对立,所以温和稳定的情绪是和这样的孩子交流的前提。
我们对孩子温和,并不表示没有底线,对孩子必要的要求是要坚持前后一致的。比如去超市前,提前和孩子说好不买玩具,孩子即使在地上打滚哭闹,也一定要注意温和而坚定地对他说“不”;说好玩游戏只能玩五分钟,时间到了手机就必须还回去,不必唠叨,不必指责,只需要温和而坚定地跟他说:“给我。”你的话越简单,你的态度越温和,孩子越能明白你的坚决,你的底线不可触碰。
我们的温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尊重;我们对他要求的前后一致,让他很快能树立规矩意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关注好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霍桑效应”,当孩子发现自己在被父母老师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的去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每个孩子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尤其是这种难管的孩子,而如果父母总是关注他的好的行为,并且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赞赏:“宝贝,你今天安安静静地读了两分钟书了,进步很大!”“宝贝,今天你的玩具收拾得真整齐,你做事真认真!”孩子就会更加强化好的行为,父母对孩子正面行为给予积极反馈,对孩子的品质和态度的赞许,会让孩子有动力越做越好。
而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就要给他正向的指导,孩子抡绳子抡得很快,别说:“不要抡得那么快!”可以说:“宝贝,你可以抡得慢一点。”不要说:“如果你吃饭时到处跑,我就不让你吃饭了。”你可以说:“当你能安静坐着吃完饭,我们就到小区里去玩沙子。”
如果他做出错误的行为,比如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去收拾,而是给孩子做收拾玩具的示范,不必大吼大叫,也不必给他讲道理,示范给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始终给孩子正向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引导,孩子的行为就会更有目标。
二、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接纳
孩子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是为了得到安全感和价值感,而父母对他感受的理解和接纳,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感受,能提高他的情绪管理能力。不要总是指责孩子:“你为什么在图书馆里大喊大叫,你真是让我太生气了!”这样是对孩子的指责,孩子会更反抗或者处于自我防护中。
可以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包含三要素:描述行为+自己感受+自己的期待
描述行为时,不要用“一直”“永远”“都是”这样绝对性的字眼,要力求客观。“宝贝,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你却在大声喊叫。”
表达感受:
“在图书馆读书的人都想拥有安静的读书时间,你的声音让我们感觉有点烦躁。”
表达期望:
“我希望你能安静一会,让大家都能专心读书,好吗?”父母用“我信息”,不但让孩子了解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明确了自己之后怎么做,而且也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坦诚,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三、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孩子的很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某一个或几个需求,只不过他可能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方式。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行为本身,更要关注到他背后的心理需求。
例如聪聪总是愿意在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做一些危险的动作,他的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他对于“被关注”的心理需求,他是一个不太合群的孩子,没有朋友,经常出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玩,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别的小朋友对他的关注,但是他的行为却使别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往他眼前凑,怕受到伤害。他想获得关注,却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方式。
了解他想要交到朋友的需求后,妈妈可以经常带他去他喜欢的小朋友家做客,或者要求他喜欢的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等他和几个小朋友关系密切后,再带着他加入更多人的群体活动中,让他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他会越来越认识到,想引起别人的关注就要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而不是伤害。
难管的孩子大多都很聪明、有主见,更需要我们付出耐心,更需要我们提升智慧,当我们用心地陪伴孩子后,你会发现我们和孩子都得到了成长。
PS: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