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读书笔记

        古典诗歌可通过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三个视角来解读。即文学批评中相应的文本、世界、作者诸要素。

        所谓文学本位,是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在此基础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知人论世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遭际,来推断诗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象,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以意逆志,就是要从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等入手,去还原诗人的情思。

        一、文学本位

        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它以语词涵义的训诂诠释、经史典故的查勘考据为基础,延伸到对诗歌字法、句法、章法的研析和审美。

        所谓“整齐于规矩之中”,说的是诗歌的章法结构;而“神明于格律之外”,则讲的是结构律法之外的诗歌神韵。也就是说,文学本位这种诗歌鉴赏视角,要求读者真正着力于诗歌作品本身,以廓清诗法格律而进窥神韵堂奥,由内部元素而探寻弦外之音,也即“语词结构诗歌神韵”的鉴赏思路。

        文学本位的解读方式不是用一两句形象化的语言笼统的提炼诗意,而是要一字一句、成句连篇的细致分解。但是,如果细读太具体,就很容易程式化,变得机械、呆板;而且,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韵外之致、象外之象”等的确存在,拘泥于诗句语词结构的解读,就会丧失对语词之外诗意精髓的深刻领悟。

        那么,怎样立足于文本中的诗词结构,同时又能摆脱于语词结构之外,适当的做法是在细读诗歌文本内部语言结构的同时,借鉴一些与诗歌、诗人的时代背景、生平遭际等相关的诗歌外延知识。

        二、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诗友交游,乃至一些逸闻趣事等等,来推断诗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象,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

      《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是尚友也。”因此,知人论世成为诗歌鉴赏中最普遍最传统的一种方法。

        以杜甫诗歌的研究为例,根据杜甫的生平进行诗歌的编年工作,编年之后,顺着杜甫的人生历程来研读杜诗,原本意律深严的杜诗,不仅不难读,而且可以清晰地把握其深刻的情感。

        文学本位是诗歌的内部研究,知人论世可以称之为外部研究。诗歌是诗人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创作出来的,因此诗歌作品和诗人的生平、所处的社会时代等必然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将诗歌视为诗人生平遭际与当时繁复心境的一个投影,会使诗歌鉴赏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得更为深刻而丰富。

        三、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对诗人心路的寻觅,对于诗歌鉴赏来说,知人论世引入诗歌的外援背景为我们拓宽了视域,以意逆志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为我们开掘了空间。同样,文学本位关注诗歌文本的语词意象、声律结构之美,是对诗境的探寻,以意逆志则是对诗人丰富的心灵世界——心境的缕析。

读者在鉴赏诗歌时,应当以己之心,设身处地的去忖度诗人之心,这样方能得到诗歌的本质。

        “志”作为诗人当时的“心境”,不仅是作诗的冲动和前提,也是由语言文字凝结在诗中的情感和思想。以意逆志就是要从诗歌的主题、语词的选择、意象的组合、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去探索诗人的个性和情操,去还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再现诗人当时的心境。

        “以意逆志”还需回归诗歌文本本身,结合文本本位与知人论世,有理有据地以己之意去体悟诗人凝结在诗歌语词中的“志”。

        诗歌文本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依据和根本,一切对诗人人格情操、诗意内涵的解读,都要从诗歌的语词、意象、格律、章法、修辞中去生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本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试论诗歌鉴赏的三个视角》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