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觉醒的契机,修行的沃土》——正念时空

处在一个令人不舒服的工作情境里,

我们通常认为必须另寻出路。

然而,工作中出现的坎坷、忧虑、冲突……

都可以成为观察、认识并转化自我的良机

因为我们此生真正的工作是:

发现自己是谁。

如何选择一份工作?我到底能为世界带来什么贡献

在决定工作的方向时,必须放下无止境的对利害得失的衡量,因为答案只有在真的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时,才会翩然而降。

如果不放下头脑的执著,也不去意识肉体上所出现的不知该如何是好的烦躁感,那么这层领悟将永远被障蔽住。

觉知之光一旦能穿透层层的紧张和不安,我们就会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一份清晰的认识。但如果一心只想在头脑中获得解答,这样的洞见就不会出现。透过思维活动来做出决定,其实是一种想找到立足点的人性倾向。

促使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的驱力,其实是一份对安全感的执著。我们以为凭着一些思考的过程,就可以不去经验伴随着无常而来的无所依恃感。孰不知,深入于这份感觉之中,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只要愿意经验肉体上的这份无依无恃感,我们的心就会逐渐变得清明起来,因为这么做会让我们看透自己恐惧的根源。

我们永远都必须考量一些实际的问题——金钱、教育等等,然而这些逻辑性的事实,不该是我们思考人生志业时的主要焦点。

也许有一个问题我们问得还不够:我到底能为世界带来什么贡献?

我们通常只会专注地分析自己能从工作或事业中获得什么,因此很少会考虑自己在贡献社会时所能得到的那份满足感。

我们不妨将脑子里的分析思考放下,以便进入未知中。安住于当下的经验是真实又令人叹为观止的,而且能让我们远离那流转不停的心智活动。

此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感觉到的焦虑或不快乐,可能并非来自于工作本身。我们真正要的也许并不是另一份职业,却不断地质疑自己是不是该换工作了。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生起了强烈的反应,那么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问题并不在工作的本身,我们的反应永远都和我们带来的包袱有关——各种的期望、需求和计划。

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该为了修行的理由而留在某份工作里。不过我们至少要考虑一下我们在这份工作中到底能学会什么,然后才决定是否该离职。只要你还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留在那份工作里经常是有助益的,因为你大可趁这个机会看透自己的信念系统和恐惧。只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即使进入另一份工作,相同的恐惧和信念还是会伴随着你。

我们可以在上班日里进行觉察的练习。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再将工作与修行一分为二,而是将工作视为道途。我们时常会忘掉自己真正的工作是:发现自己是谁。如果能记得这一点,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将工作和修行一分为二了。我们会开始认清,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修行的机会。

要达到这种转化,长期以来的受制观点和习性必须转变。这时正念的修持就变得特别有帮助了,也就是要留意当下这一刻的质地。正念即是修行中的蓝领阶级工作。其中没有任何浪漫、神秘或令人兴奋之处,因为要对治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里最琐碎的基本问题。

我们会发现拿起电话筒、关上门、留意周遭的声音,甚至上厕所时,都可以提醒自己在当下保持觉醒。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变成了觉醒的契机。

我们真正的工作

“发现自己是谁”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你是不是还在把自己当成一名孩子来看待,总想取悦某个被你盲目视为权威的人物,并且想从他那里得到赞许?

或者你的模式是不断地忙碌,总想在同一个时段里转动过多的盘子。你能不能看到忙碌的上瘾本质,看到你如何利用它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让自己不去面对那份什么都不是的恐惧?

我们也许会认为自己必须尽力让盘子继续转动,然而只消一场慢性病就会使我们看到这个想法是不真实的。我们并不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那些我们自认为必须做的事都可以委派给别人,或是暂时不做也无妨,甚至从计划中撤销都行。

问题不在于我们必须做多少事,而是我们时常会利用工作来固化和支撑自己的自我感。活出实修的生活,意味着从任何一种受制的自我感中解脱,尤其是那些奠基在恐惧之上的自我感。

也许你的习性比较倾向于担忧,譬如为工作的表现、工作的安全感或是经济上的保障而担忧。

不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只是对担忧的本身上瘾罢了,更精确一点地说,就是对维持住自我感上瘾,不论你的问題是什么,修行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首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习性模式到底是什么。

第二,认清自己编织出来的画面和信念是什么。

第三,须亲自体验恐惧以及从恐惧中所生起的信念和行为。

如果能以这种方式来善用我们工作的环境,善用情绪的变化来帮助我们去除对自我的认同,我们就不会再陷入职场的混乱中,而能利用这些混乱作为观察、转化自己的工具。

对工作产生倦怠

是反观自己的良机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倦怠。倦怠不但意味着我们已经失去了工作的动机,也代表自己不再能从工作中找到满足感,并已生起了负面的犬儒心态。

在修行生活里转化倦怠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倍地觉知自己给工作带来了哪些问题。换句话说,与其去注意工作、同事的缺点,不如回来看看自己。

只要生起任何一种对眼前情境的强烈反应——譬如挫败感、愤怒、犬儒心态——都清楚地显示出我们必须停止归咎别处,仔细反思一下自己到底给这份工作带来了什么问题。

并不是说我们在职场遇到的困境都是自找的。某些困难确实需要被提出来,不过我们对这些困难所生起的情绪反应毕竟是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卡在自己的情绪反应里,就无法清明地应对工作中的真实挑战了。

洞悉对成就的执着

逐渐淡化"自我感"

在工作中,我们的期待与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在何时开始对成就产生了执著?何时开始认为自己已经能掌控结果,让事情顺利,并且有能力改变他人?

把自己看成是唯一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或是对事情的成果开始产生执著,都必定会导致倦怠所带来的挫折感和失望,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决定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这样的态度会让我们错失问题的关键:我们对成果的执著几乎都根植于必须支撑某种形象,或是不想去经验失败之中的恐惧,以及自己什么都不是的那份恐惧。

只要执意于达到某种特殊的结果,或是想以某种方式来获得声誉,那份执著就会让我们无法全心全意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态度也会阻止我们因尽心工作而得到满足。

我们迟早得面对虚假的安全感遭受挑战或消失时的无依无恃感。我们迟早得深入到以下这些信念和恐惧的底层——我们是不够好的,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在工作中修行,意味着我们得认清自己的动机、期待或计划——所有会掌控我们人生的基本信念系统,以及会产生制约的意象和自我感。我们也必须学习面对及经验那些一直在掌控我们的恐惧。

在更宽广的觉知空间里,我们可以越来越轻松开阔的心情来经验它们。就像那些层出不穷的苦难一样,你对待它们的态度是可以任由你选择的。

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工作往往是一块最丰饶的沃土。我们越是能在工作中修行,就越能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就越能从各种冲动及恐惧里解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发《觉醒的契机,修行的沃土》——正念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