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只蝗虫来势汹汹,除了瑟瑟发抖,我们还能做什么?

晴空万里,黑云压城。烈日当空,难见寸光。

遮天蔽日的蝗虫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洲东部,经历三年大旱,在今年1月和2月爆发了一轮号称“25年来最大规模”的蝗灾,以千亿计的蝗虫铺天盖日汹涌来袭。在这一轮蝗灾中,仅肯尼亚一国已有70000多公顷耕地颗粒无收,它们还漂洋过海,像一支恐怖的远征军,继续肆虐阿拉伯半岛、中亚和巴基斯坦。

蝗虫飞过,不留稼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月后,一场大雨缓解了旱情。然而,季节性降雨萌发的新鲜植被却吸引了新一轮规模更大的蝗虫向东非再次发起了进攻,蝗灾严重等级从“25年不遇”上升为“70年不遇”。原本就属于长期面临粮食危机的地区,一波儿接着一波儿的蝗灾,影响远超新冠肺炎,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5月份有利的繁殖条件意味着6月下旬和7月下旬将有新一轮的蝗虫种群繁殖。

新一轮蝗虫袭来 | 图片来源于网 络


研究显示,新一波蝗虫群有两条路线存在进入我国境内的可能。

一条是从非洲之角区域,跨越印度半岛南端,借助印度洋西南季风,直接进入云南、广西,甚至广东南部。另一条是从印巴边境扩散,到达缅甸一带之后,在季风的推动下,绕道青藏高原南部进入我国。

虽然相关专家已经表示,这波儿蝗灾不会对我国核心粮食产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作为历史上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国家,蝗灾在我国一直都是无法忽略的存在。

时代更迭,蝗灾不歇

我国最早对蝗灾的记录见于《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这就意味着,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面临蝗灾的侵扰

通过研究史料发现,古代蝗灾频发,间隔时间也很短。据史籍记载,我国从东周春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平均2~3年就会发生一次地区性的蝗灾,而每5~7年就有一次大范围危害严重的蝗灾发生。另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

历史部分朝代发生蝗灾的次数 | 图表制作:万博DataVis


而相关学者最新的研究与《中国救荒史》有些出入,从两宋金元到明清再到民国,蝗灾发生次数较过去研究成果明显增加。其中,明清两朝蝗灾百年发生频次为100.18,而民国时期,蝗灾百年发生频次已经高达144.73。

我国历史各时期蝗灾百年发生频次 | 图表制作:万博DataVis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了广泛、深入的“治蝗”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干旱造成的江河断流、湖泊水位下降和一些地方农田撂荒,以及过度放牧和气温升高,又形成了一些新的蝗区,我国局地不时会有报告蝗灾发生。进入本世纪,尽管我国农区蝗虫防治覆盖率超过70%,牧区也达到60%以上,但蝗灾常年发生面积依然可达2.8亿亩左右

大国泱泱,灾害频频

其实不止于蝗灾,由于幅员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异常多变,生态环境基础脆弱,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发的国家之一,经常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侵扰。

相关资料表明,全国有74%的省会城市以及超过62%的地级市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险地区;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及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在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因灾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

我国近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 图表制作:万博DataVis


不久前,中国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对2020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以森林火灾、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洪涝和地质灾害、干旱、地震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504.8万人次受灾,42人死亡失踪,2.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100余间房屋倒塌,13.3万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49.8千公顷,其中绝收41.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7亿元。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借力数据,高效应对


没有人能够脱离自然大系统生活,因此,人类必然要与自然灾害共存。要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须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万博思图灾害信息可视化解决方案,以科技手段助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处理。

搭建多源灾情信息可视化平台,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灾害应急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灾害信息速报、灾害应急处置等的集中管理,对灾害现场的多源灾情数据进行有机融合与统一表达,构造灾情三维场景,对灾害现场实现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为灾情分析、应急方案制定以及现场救援等工作提供有用的辅助信息。

某灾害信息可视化大屏 | 万博思图可视化定制


责任区域自然灾害态势总览

对区域内自然灾害相关数据基于进行地理空间的实时展示,同时在3D空间中建立模拟真实场景模型,更立体更深入地查看各项数据的分布情况。基于三维地理信息,利用三维视图构建灾害重点区域全景图,以强大的3D渲染引擎、GIS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灾情信息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化、可视化,支持多种类型空间数据的解析,呈现高品质的可视化效果,将灾情相关数据指标形象化、具体化的呈现,直观展示灾害当前态势。

此外,以时间轴与地理空间为基础构建时空概念,用时间轴控制时间序列下某一区域数据的呈现,通过还原一定时段、一定区域内数据的变化,了解相关区域内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

挖掘数据价值,支持灾害应急决策

全方位、多维度进行各级指标下钻与分析,建立一套评价自然灾害的指标体系。以海量跨业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融合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信息,以大数据挖掘分析为手段,基于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进行专项分析,并以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加以展示,准确、及时地进行责任区域自然灾害全域监测、预警,为灾害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


2000年,新疆蝗灾,十万鸭兵浩浩荡荡,吃得蝗群溃不成军;2012年,黄河沿岸发生蝗灾,灭蝗飞机携药品飞驰迎战,十余回合,大胜。或土或洋、或粗笨或精巧,都是几千年与蝗虫过招积累下的经验。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们在历史中也已经习得更多灾害防治的方法。而现在,借助可视化技术赋能,在应对、治理自然灾害时我们占据了更多先机和优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4000亿只蝗虫来势汹汹,除了瑟瑟发抖,我们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