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摘抄

【原文】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题解】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反对在仕中学、学中仕,认为这样会误事误人。子羔学问尚未纯熟,就派他去做官,无异是害他。子路认为治理民众就是实践,而且孔子一贯重视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认为书本知识是次要的。子路的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从事政治,必须要有足够的学问识见,才能处理好政务。否则边做边学,实际上是拿人民做实验品,容易害民害己。孔子因而责备子路的利口强辩,将无理说为有理。

【注释】

①贼:害。夫:那。子羔没有完成学业就去做官,孔子认为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

②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用为国家的代称。

【译文】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人家的儿子。”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孔子说:“所以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我的感想//

看两本书的解说,各完全不搭的感觉。

最底层是师徒俩人意见不一样,有互相辩驳的一句话。

听樊登讲论语,记得了一点,老师发表见解,学生多问为什么,而不是直接怼回去发表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失去学习进步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意见,多增加自己的认知,哪怕最后依然选择自己的方法,这个听的过程,最后抉择的过程你也是加入了思考的,如果能够在仔细地审视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正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