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向成长最深处漫溯

    各位美仁大家好,我是“一起些吧”第179号挑战者董纯,春节将近,节日的气氛没有儿时那么浓烈,学习的氛围却异常热烈,很高兴能在今晚围炉夜话,跟大家聊聊我对吴松超老师《给教师的68条建议》中的第三章怎样写好教后记和观课记谈谈的学习心得。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教学反思对我们老师个人成长的意义。三省吾身,认识自我

    孔子老先生曾经教导我们:“吾日三省吾身”。很多教师被叶澜教授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的教诲所鼓舞,就开启了笔耕不辍的反思之旅。可是真正去落实到笔头上写出来候,却有这样的困惑,教学反思写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吴松超老师在“下节课我能教的更好”这一篇中给我们指明方向。“教学反思可以从课堂的自我感知的成功、精彩、亮点、失败、不足、弥补之处去下手,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进行记录和分析,提炼经验或感悟,提出改革思路等。这样的回答就解开了我们心中写什么的疑惑。明确写作内容之后如何避免写出来的文章流于表面,肤浅没有深度呢?吴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老师正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育理论素养缺乏的情况。他情真意切的建议,那些渴望专业成长的老师们要重视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尤其是主动寻找学科教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建立自己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这样面对同样的课堂教学问题,思维就会打开思考的角度和深度,自然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读到这里我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呢?在这本书的第七章,吴老师又给出了一个开启阅读智慧点的方法引领。他说,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书的理解和转述上练就高超的解书和说书的能力,离不开你读书,开启事业离不开读书之后,通过写作来锤炼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吴老师从独立解读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建构自己好的课堂,确立自己的教育信念,做足教学的战略储备,让自己有赢得学生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方法性的引领。每一个板块都精心推荐了专业的书籍。面对众多的书籍,心底里泛起了莫名的悲凉。90%以上的书籍是没有看过的,甚至没有听过的。没有理论的支撑,又怎么能够让自己课堂反思有重点,有深度呢?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不足,一手拿起笔,一手捧起书,读写思结合向专业理论素养去探寻。

见贤思齐,提升自我

      见他人才能见自己,要想写好教后记得先学会去写观课记。吴老师说,写好观评课记录写得好,能够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察和反应能力。写观评课首先要明确观评课的目的,这个目的可以从执教者的课堂设置和实施策略、课堂驾驭能力、课堂语言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学生听课的状态等方面进行选择。还可以从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进行观评。以青春语文发起人王君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做以下观课反思。当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仅仅停留在苏轼清闲、悠闲的豁达心境的时候,王君老师却引领学生经由文本“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来实现教法和活法的共同修炼。把思辨的魔杖交给学生,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借“月是空明的月,人是____的人”一个问题,贯穿全文,让学生用微演讲的形式来表达对苏轼的初印象。带领学生去探究为人夫的苏轼、为人兄的苏轼,为人友的苏轼、职场中的苏轼,如何对自己的苏轼。带领学生认识一个身有承担,心怀明月的苏轼。一个跳入红尘、热忱出世、活得热气腾腾,有着的独立完整的自尊的苏轼。一个爱自我、爱天地、爱众生的苏轼。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重境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纬度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得意淋漓尽致的体现,思辨之深刻已经将学生引到了对人生活法的思考的新高度。

    王君老师是如何能够掌控这样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的课堂呢?那是她有不仅立足于文本,又有超越文本的教材解读能力。还有深厚的文学、史学、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奠。她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刘禹锡,可以随手拈来向同学推荐大量的拓展书籍,这都源自于对专业成长的执着。围绕教材和教学设计规划阅读,一定能带来教学品质的改善,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老师的成长。所以这应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用一辈子备一节课。”围绕教学资源的战略储备去规划阅读,读得多了各类知识沟通互联,融会贯通,必将带来开阔的视野,思想的解放。老师的视界决定了学生的世界。我们作为师者打破思想的禁锢,赢得解放的力量,才能让自己站在新的高度上去启发引领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反躬自问,重塑自我

    王维审老师在《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一书当中说过:一个老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能否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师能不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也就决定了老师专业发展之路到底有多远。所以,当教育从被动解决问题发展到自主寻找方向的时候,一个老师的成长就有了情感和智慧上的保障。所以我们不妨在反思同时加上自我的追问。让我们的反思更为审慎和深入。吴松超老师的“下节我能教的更好”和“如果我来教”两个篇章。恰恰就很好的提示我们写好教后记、观后记都需要“穷追不舍”的意识。下节课我来教我要从哪些方面改进我才能教的更好。如果我来教我会怎样去设计教案,关注学生等等。

    我知道我现在的反思境界仅仅属于实践操作层次向经验积累层次转变。但是达不到理论探索的层次和更高的思想、风格体系的层次。所以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追问反思的意识,形成动手记录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博斯纳说:教师成长公式就是经验加反思的成长。从一节课后开始写,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全部完成后开始写,在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再写一写,内容涵盖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发现自我”,努力向更高的思想风格体系去探寻。

    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的去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让我们在反思中向成长最深处漫溯吧。我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耐心倾听,祝各位美人们安康顺遂!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向成长最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