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逃避自由》

弗洛姆指出,自由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做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时自由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人们会逃避自由,把自己交付于外在权威。

我们熟读的“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电影《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高喊“Freedom”被砍掉头颅,我们对自由的渴望不应该是不惜一切代价吗?

可是,自古至今,自由都是一个奢侈品。封建社会的极权主义,推翻一个王朝的统治立即进入下一个王朝的循环,人们再一次把自己的幸福交付给他人。西方社会的阶层固化也延续了很久很久。

和平年代的我们,面临着新的困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近高校体制改革,教师的评定成了学校自己的权利范围,把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挂在嘴边,要求老师做这做那,已经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我看到绝大多数老师虽有怨言,仍会选择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向自由散漫的我渐渐产生了一种游离在外的感觉。

结合《逃避自由》里的观点,意识到我的感受或许就是所谓的没有了“归属感”,我感到跟其他人失去了连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袭来。

弗洛姆说,完全的孤独等同于精神死亡,因此宗教和民族主义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只要个人与他人相连,也是逃避最令人恐惧的“孤独”的避难所。

“当我们有了新自我,却无法通过合适的条件和方式去喂养和发展它时,它就变成了千钧重担,而我们又无法倒回到它出现之前的阶段,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通过臣服于新式权威和强迫接受社会公认的模式,来随时准备除掉个人自我。”

蜜蜂如何飞行,并不是由蜜蜂主观决定的,动物有着其基因设定和生存本能,它受环境的支配,受基因的支配,并不需要做选择。可是人类做什么、不做什么,时时刻刻都需要做选择,如果没有自我的自发性,这种选择权反而成了负担。所以才会有极权主义,有人控制,有人依附,本质上都是缺乏力量感,他们都不自由。

两条路都不好走,逃避自由能带来短暂的安全感,却也是虚无的安全感,依附于外物的安全感,很容易失去,也会迷失自己。

追求自由、独立的自我亦不易,我正在这条泥泞之路上挣扎,个中的孤独、不安全感、困惑和不甘,正一点点把我的抽干。我也急于找到另一个团体,能够志同道合的团体,能够愉快地“依附”的团体。这大概也是人性吧!

目前,我尚没有独立于世而不焦虑的自我。

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觉察,心里反而轻松了。所有人都得经历这一步。或者说,这是拥有独立自我的人的必经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逃避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