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期的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认识和理解

      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著名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第五个阶段,主要是讲青春期(11-18)这个阶段人的心理特征。同一性(identity)的建构包括明确你是谁、你的价值和你选择的未来生活方向。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试图将自己的多方面—智力、社会、性别、道德等整合起来,达到一个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即获得自我同一性。”拥有同一性的人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做事目的、对预期中可获得的认同有自信心,有获得收获、成功、胜利的幸福感;

      埃里克森提出了同一性的四种模式或者四种状态:

      一是同一性成熟。这样的人就是对自己身份认同,有价值感,对未来有方向选择。在很早就做出了承诺,坚持将一个职业干了很多年;这是最好的同一性模式。

        二是同一性延缓。这样的人对于在青春期所要完成的对自己身份的认同等同一性问题,到了成年早期、大学时期甚至到了成年不得到完成,往往非常纠结,他们探索了很多工作领域,却还在犹豫自己想要许诺的部分。

      三是同一性早闭。这样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谁,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经思考的认为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就是自己的价值观,过早的把人生非常重要的讨论关闭了,很早就接受了承诺,比如很早就接受家人铺好的道路。

        四是同一性弥散。这样的人整个没有这一个思考或者讨论,你问他的定位,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回答是这与我没有关系,不讨论。他像有翅膀的鸟,却不知道飞去何方。这是最不好的同一性模式。

        如果处于青春期限的孩子如不能达到一个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就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混乱,就会产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是人生处于这一阶段的最大危机。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或说是无归属感、这样的人往往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总会处于犹豫、迷茫、彷徨之中,他们生活会缺乏目标与方向,无法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缺乏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产生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无论某个特定阶段的冲突成功解决与否,个体都会在生物成熟和社会要求的推动下进入下一阶段。尽管没有一种危机可以完全解决,但个体必须充分地化解每一阶段的危机,以应对下一阶段的要求。反之,则会影响其后各阶段的完成。

      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儿童懂得了他是什么,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懂得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也就是说,前面四个阶段为儿童提供了形成“同一性’的“材料”。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个人必须同化这些材料,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获得个人的同一性就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不能以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那他们就会以角色混乱或者也许会以消极的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在人生的后续发展中带来更多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青春期的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