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房子

                  母亲的房子

  最开始读蔡崇达的《皮囊》是在去年暑假,到现在也没能完完整整地读一遍。前段时间又继续读,读到《母亲的房子》一篇,感同身受。

  我都不太记得家里的新房子是什么时候盖好的,可是母亲的坚持却是记忆深刻。当时我刚读大学,姐姐刚毕业,工作也不稳定,家里负担依然很重,所以母亲说出这个打算的时候,我和姐姐一致反对。母亲不说话,我们知道她是不愿放弃这个计划的。

  房子的地基是大伯家的,我们在一个院子里。自从二爷去世以后,没人住在那老旧的房子里,基本荒废了。邻居家一直想要买下这块地方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盖房子,而母亲考虑到如果邻居在这里盖房子,整个院子就没有那么“圆满”了,可能还会影响采光什么的。我知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母亲并没有特别强调,却会在无意间流露出来。邻居认为我们家是两个女儿,早晚都是别人家的,盖那么多房子干什么……母亲就是想争一口气,就算是两个女儿也不能不盖房子。大伯家鉴于我们的关系还有他们敬重的我的爷爷临终时的嘱咐,到最后还是把地基卖给了我们家。我记得当时是五千多块钱买下的,那时候对我们来说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还有之后盖房子装修房子的钱,我们都不敢去想。纵然我们都不同意,也拗不过母亲的执念。在她看来,盖房子就是争一口气,所以无论多难也要盖。这件事,父亲也没有反对,

  盖房子那段时间,我多数都在学校,放假回家,看到院子里耸立起来的房子,说不清的滋味。父母为了这房子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找工匠,买材料,借钱……房子的整体结构落成那天,我记得刚好给家里打电话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盖房子的进程,母亲在电话那头充满喜悦地告诉我,今儿终于盖成了!后来我也从母亲口中得知,从做出决定的那天起,她就在想哪个日子拆旧房子,选了日子又怕不好,还要找风水先生问问,每一步都有很多讲究。我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家庭成员”,我只能从父母亲愈发黑瘦的面容上去感受那些我未曾尝过的艰辛。在家的时候,村里人都说你爸妈真是不容易,供了俩大学生还要盖这么好的房子,你看看他们都瘦成什么了……我无言。

  尽管曾经不支持母亲的决定,可是建成的那时候,我的心里也是高兴的,为母亲,为她的心愿得以实现。这样一座敞亮的房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母亲心理上一直都有的觉得“抬不起头”的自卑。

  去年姐姐要结婚,父母亲又开始考虑着怎么装修才更好。对比很多邻居亲戚家的新房子,询问姐姐姐夫的意见,他们想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的要求。再回去的时候,天花板,墙壁,窗户,门……全部焕然一新。我的房间有了可以放书的雕花镂空的隔板,浴室的门上印着荷花,写着“出淤泥而不染”,床头灯是精致玲珑的水果状……吊灯,窗帘,床,都让我欢喜。他们的精心让我无地自容,曾经的反对在这样的享受中荡然无存。当知道姐姐对客厅的壁纸不满意时,他们有点不知所措。我知道我们都不在家,一切都是他们操心,选壁纸也是咨询了其他人的意见,眼光不同,这是无法避免的。可是因为我们的不满意,他们还是会有小心翼翼的歉疚。

    如今我求学在外,姐姐和姐夫在外上班,也是一年回去两三次也不呆久,那么大的房子空着,让父母去住,他们总觉得自己住那儿不好,还是住在以前的房子里。偶尔也会听到母亲感慨,这房子老是空着,就我一个人……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想要的陪伴我们给的太少,就连生病也要一个人去医院打点滴。也许母亲要盖房子的初衷里,还有一种期待,那就是盼着我们多回家,回家住的舒服。可是每次回家,我都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跟母亲的交流也很少,如果是以前,我们还可以一起看电视,一起唠家常。不知道是因为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空间,还是自己太不孝,母亲想要的,我还是没能给。一想到她一个人在家可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心酸到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