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封城期间的浮光掠影

三月中悉尼宣布封城后,我也开始了在家办公的生活。每天除了去楼下买吃的或者日用品,其余时间都足不出户。起初其实是挺享受这份清净的。早晨可以睡到自然醒,傍晚下班合上工作电脑,自己的业余生活便可以开始无缝衔接。毕竟省下了每日通勤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觉得轻松很多。然而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发现,完全宅在家的生活,并没有一开始觉得的那么惬意。

虽然工作日省下了通勤时间,但随之而来的是业余时间也完全无法出门。文娱活动,面对面的社交和说走就走的自由,都不复存在。生活就此停滞下来。每天从醒来到睡觉,几乎都在重复一成不变的日常,就像是电影《源代码》中被困在无限循环的主人公一样。以至于有些时候,醒来需要先看过手机才能确认今天周几,是否需要上班。

在这样停滞的生活中,长期独处所带来的焦虑感也开始累积。除了一些工作中无关痛痒的电话会议,几乎没有和人开口说话的机会。因此生活中所有的不顺遂都在自我对峙中被成倍地放大。失眠成了常态。不过好在后来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新常态,也接受了焦虑感成为了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为了缓解焦虑感,会放下手头在做的一切事情,把自己短暂抽离出来。只是单单望着窗外发一会呆。其实窗外也并没有任何风景,不过是另一栋老旧公寓楼。视线平行的正对面的是一个亚洲人家庭,孩子像是个高中生,经常在黄昏的时候练习拉小提琴。其余时间大多都在伏案学习,后背弯成一个年轻的弧度。每次看到这个场景,都不由想起自己中学的时候,父母会经常提醒写作业时要坐直。现在工作久了,终于逐渐意识到了坐姿的重要性,然而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却变得少得可怜。出国这十年,收获了什么也许永远无法定论,但失去了什么却是显而易见的。


封城的生活,最大的好处应该是大幅上升的业余时间吧。没有任何其它文娱活动,于是正好静下心读了一些想读的书。其中最喜欢的是《伦敦人》,记录了85个伦敦人的真实故事。一直以来,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点滴,总是最能直击心底地打动我。背井离乡来到新的城市或国家,试着融入这里,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做着不热爱的工作,嘴上一直说着要离开,心底也知道这其实并不可能。在大城市的漩涡中挣扎的同时,也享受着这里无限的包容性和可能性。这里会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你可以无所顾忌地做热爱的事情。这里也会让你你疲惫不堪,汹涌的浪潮推着你一直向前,直到你彻底改头换面。每一天都有人带着期盼挤进来,每一天也有人带着失落选择逃离。这是大城市的日日夜夜,这是伦敦人的生活。这是你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

还补上了去年就想看的日剧《东京大饭店》。几个热爱法式料理的人,决心一起开出全日第一家米其林三星法式料理饭店。也不是没有过激情澎湃的年纪,只是随着年龄增长,也不由得逐渐变得现实起来。细想起来,为了一部作品而感动的瞬间也变得越来越屈指可数。然而在看到剧中的他们为了梦想全力以赴时,还是被轻而易举地感动到了。无论身处多大的逆境,也从未想过放弃。披星戴月地不断尝试,只为研发出可以摘下米其林三星的菜品。最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时候,队友一定会奇迹般地出现在身边。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了吧。

如果说这段时间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发现了许多生活中以前会视而不见的风景,并且会想把它们记录下来。澳洲封城没有国内那么严格,出门买吃的和日用品还是被允许的。每天这样短暂的出门放风,成了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街上空荡荡的,只有众多颜色鲜明的外卖小哥不分昼夜地飞驰而过。鸟儿依然我行我素地划过天空,仿佛成了这座城市的新主人。正午的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墙上,形成一片明亮的阴影。初冬的阳光还是明媚的,但是风里的凉意已经藏不住了。夕阳斜斜穿过楼宇之间,把整个城市笼罩上一层静谧的橙。在失去了外出的自由后,才终于意识到,城市间这些看似触手可及的浮光掠影,其实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美。

在写完这篇随笔时,悉尼的每日新增病例终于跌至个位数,也宣布开始逐步放宽限制——虽然还不能随意外出,但探亲访友已经是被允许的了。尽管疫情缓和伴随的是气温陡降的冬天,不过街头巷尾的人明显变多了,表情也变得轻松起来。古往今来,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对未来的美好希望都带领着人类一直向前。我想,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吧。毕竟,无论冬天再寒冷再漫长,春天也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悄然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悉尼】封城期间的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