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阻碍孩子的进步?

小丁是个七年级男生,在班级里颇受大家讨厌,如果让同学用词语形容他,估计就是“自私”、“不负责任”、“不合群”、“任性”、“斤斤计较”等。

班级里分小组活动时,大家都不愿意和小丁一组,作为老师的我,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选择了还算温和的一组把小丁安排了进去。虽然该小组的同学老大不愿意,但是碍于老师的指示,只能接受了。可是小丁在小组里也并不消停。

“老师,他们不带我参加活动!!!”小丁生气地把我叫过去说。

“我们没有,我们是跟他说,我们让XX做组长,他可以做组员。”

“不让我做组长,就是不带我参加活动!!!”小丁生气地大叫道。

本因为我的面子才接受小丁的同学眼巴巴地看着我,我也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再望了望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的小丁,竟无言以对。

也许看到这样的小丁,你会感叹一声,真是被宠坏了的孩子啊。我也是这么认为,直到有一天......

有一天小丁和一名同班女生起了冲突,小丁认准女生是故意碰到她的,于是抬脚踢了女生,这位女生也不甘示弱,还了手,小丁觉得更生气了,就比较重地踢了女生一下。这回女生发现了自己跟身强力壮地小丁之间力量悬殊,马上装弱喊疼,把老师叫了来。班主任一看女生确实有伤,生气之余,也一个电话把小丁的父母呼来学校,于是出乎意料地事情发生了。

小丁的父母来到学校后,完全没有为小丁辩驳一句,他们觉得无论起因如何,一个男孩子打一个女孩子都是不对的,非常诚恳地跟女孩子道歉,并严肃地批评了小丁。我们都为自己曾经错误地推测了小丁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感到惭愧,但同时一个疑问在我心中升起,如果小丁父母表现出的是真实的教育小丁的理念,那么小丁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直到又有一天.,我的谜团解开了。

那天心理课的主题是“唠叨”,大家可以表演一个家庭中唠叨被化解掉的小戏剧。小丁所在的组总算在小丁的坚持下,以小丁为主角上演了他家庭中的一幕。唠叨场景是,小丁拿了一张36分的试卷回家,爸爸妈妈唠叨他成绩不好。化解办法是,小丁的爷爷奶奶跑过来一把推开爸爸妈妈还说,你小时候才考21分,小丁考36分已经比你好太多了,小丁在一旁得意地笑了。

我问小丁“这真的在你家发生过吗?”

“经常发生呀~~~”

于是我明白了,我们虽然误解了小丁的爸妈,但是我们并没有误解小丁的家庭氛围。小丁的家庭中爸爸妈妈虽然教育的理念恰当,但是却敌不过有更为强势的爷爷奶奶。小丁在他们的眼里是最棒的,完全没有任何错误是需要被责怪的,这种教育氛围虽然听上去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公正地分析,利弊皆有,且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来说利

这样无条件地爱是绝对能让孩子生活的很有安全感,很自信。小丁身上就一直散发着这种迷之自信。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经常因为别人的话或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情绪大起大落;有的孩子在青春期时略微有些胖(其实也比较正常),但是他们就非常自卑,会想要偷偷节食,或者在别人提到这些时,情绪奔溃;有些同学成绩相对薄弱,就会在班上或是在家里感觉抬不起头,好像成绩差就是多大的罪,处处矮人一头。这都是不自信,容易自责的表现。但是小丁同学的身上这些表现都完全没有。虽然他在班里不受欢迎,成绩不好,体形也比较魁梧,但是在他心里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永远非常对,丝毫不会有不安全感或者自卑。

从小丁这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出家长给予的爱是多么的重要。小丁的爷爷奶奶给小丁的爱是无条件地,甚至是不讲理的,他们的爱多到已经满溢了出来。所以小丁这个在外人眼里看来不怎么优秀的孩子竟然可以这么自信,自信到了自大的地步。

接着来说弊。自卑虽然听上去是个负性词汇,自卑可能也会影响我们的性格养成,影响我们的行为,但自卑绝不仅仅是个坏东西。自卑是一个人进步的源泉。肥胖者可能因自卑而产生了减肥的动力,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因自卑而发奋图强。

而内心过于安全的孩子他们屏蔽了外界所有不利于他们的声音,他们内心的强大不来自于自身足够强大,而只是靠山足够强大而已。这样的屏蔽也许会使他们生活地比较快乐,但是却阻隔了进步的发生。他们目中所及,心中所想皆是他人之过,那自己的发展空间又在哪里呢?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在担忧自己是不是给孩子的爱太多了,会阻碍孩子的进步。其实,我觉得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负责任的父母往往总是给予的不够而不是太多,而爷爷奶奶则是抚养孩子的“玩票者”,他们往往给予的太多。

为什么负责任的父母总是会给予的不够呢?主要原因就是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符合社会期待,那么他们的要求就会比较多。而哪有那么多的孩子是很容易符合这社会上这么多的要求的?所以在和孩子的博弈中,两方会不停地起冲突,真的很难产生无条件地爱。

所以阻碍孩子进步的可能是不关心,不爱护,也可能是太过关心和太过爱护。我们要在关键时刻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经历些风雨,他们才会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在阻碍孩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