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厦门——憧憬的生活

祖籍闽南的余光中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就迁居台湾,他的思乡之情怕是所有读过诗的人都知道的,要说起厦门,余光中和它的渊源不浅。

他曾在厦大读过书,到了台湾时也是住在厦门街,他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厦门的题材,他曾说过,少年时住在千叠百障的巴山里,心情却向往海洋,每次翻开地图,看到海岸线就感到兴奋。

余光中的身上有与生俱来的忧愁,那大概是他离开了故乡的原因吧,在70年代时,他曾写过一篇散文:“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后来,他还曾几次受邀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为一大帮学子签售,也顺便回忆一下记忆中的地方,他自称是“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这座拥有着美丽海岸线的小城市,不仅是他故乡的念想,也是现在许多人眼中诗与远方的追求。

厦门有很多狭长的巷子,顺着它延伸下去,能真正透过那些繁华生活,近距离地接触到真正的厦门人的生活,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这样一些地方,可以让人沉静下来,体会到当地的慢生活。

厦门有座唐朝时期就建立的佛教寺庙——南普陀,也很出名,位于五老峰下,地理位置绝佳,在山上便可俯视整个厦门市,而山下面就是厦门大学,余光中当初在厦大读书时,恐怕也是经常来这里的吧,他说“从市区的公园路到南普陀去上课,沿海要走一段长途。”

厦门不得不去的地方,大概就是鼓浪屿了,多少年来,这俨然成为了厦门的标识,不管是作家也好,还是歌手也好,鼓浪屿都是最好的题材。

鼓浪屿上的日光岩、钢琴博物馆和菽庄花园等,都恰如其分地融入成一个完整的景观,沿边成排的棕榈,高耸入天,陡峭的上坡两旁有从墙里伸展出来的五角梅,偶尔还能看到海鸥掠过,这时候就不管什么工作什么压力了,只管着看眼前的美景,吃当下的美食。

厦门一向是小资情调者的选择,这里有国内第一家猫咪主题的博物馆,有各种极具风格的小店,咖啡、甜甜圈、艺术墙绘等等,往往店里都装饰得清新文艺,随便走进一家店,都能让人忍不住地想拿起手机拍照,所以这里也就成了众多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到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放下繁杂的心绪,慢慢地走路,慢慢地欣赏风景,才能体验到想象中的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厦门——憧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