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早已「Ready」,需要的是「 Dismantling」

全文 1870 字 | 建议阅读 3 分钟
文 | mickjoust

今年我的写作计划里,加入了大量的读书的文章,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帮助总结思考学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然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方法实在是太多了,而如果不转化,等同于不断刷知识。

同一分类下就有很多类似的方法,还有细分领域里的不同方法的不同差异。

于是,就会出现越读越焦虑的情况。

我们真的缺方法吗?

1

现在网上,都是在不断的告诉我们,之所以没有走上人生的巅峰,是因为方法不对,比如,没有做真实的自己,没有做努力的自己,没有用对方法。

我们不禁想问,难道真的用对了方法,就能通向成功的彼岸了?

马云说做真实的自己,于是有了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帝国,可我们也在努力做真实的自己,可怎么就什么也没有留下呢?

所以说,如果只是因为方法不对,按照马云的方法,我们不就能成为第二个马云了?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用想就能给出答案,似乎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为什么?

因为成功并不是只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做事就能实现。

成功包含着太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我们很难说某个因素一定影响了成功的因素。

知识管理同样如此,我们总是被更多看似迷人的知识所吸引,于是,不停地输入输入再输入,而忘记了转化知识。

时间久了,我们好像感觉自己懂了很多知识,却在真正使用知识时发现好像只是知道一个概念,却再也提取不了更多知识。

我们变成了知识收藏家,越来越会挑知识,却不知道知识到底该怎么用得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场景中。

2

最近,有很多践行者都在讨论说,到底是重视执行的效率还是该重视目标的判断?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就如同要你回答,A股明天到底是上涨还是下跌一样。

因为想要提升能力,需要持续的刻意练习,但是一旦方向走偏了,越努力越错。

不停地收藏信息就是方向问题,而大多数人在这个方向上的效率可谓是非常的高。

我的一位朋友,每天都很高效的在学习收集信息,前不久说他的收藏夹里已经有高达1万多条精选的文章,新闻,还专门发朋友圈留证,很是满足。

而我直接就给他泼了冷水,有多少你真的应用过?

当时他的脸立即就变了,马上转移话题,虽说是多年的好友,似乎我这样直接指出都有点不近人情?

如果换做过去的我,一定会认为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而现在,我会认为这是走错了方向的典型行为。

再比如,不停地浅阅读,是方向对,但是执行方法错误的表现。

如果你还停留在不断大量的输入中,却不反思到底吸收了些什么知识,那么恭喜你,你的效率不高的同时,同样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转化知识。

刷信息,刷短视频,看上去是在学习知识,而实际上,只是在一些简单的知识面前徘徊。

因为知识的浓度很低。

看看畅销书排行榜高居榜首的,一定都是那些从零入门到精通的书,而真正精通的人并不需要这样的书?

为什么更多的人都喜欢这类书?

因为它很好的满足了你可以快速的学会一门技能的虚幻感,注意是虚幻感,因为任何精通的技能都需要经年累月的不断学习和练习。

这就要说到,不停地打碎知识了。

这就是一个效率的问题,很多人找到了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却因为低效而让知识得不到转换。

被碎片化时间所误导,把知识散,却不连接,形成不了更有效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建立知识体系?

因为刷知识的时间严重冲刷了转化知识的时间。

每天都有更多的新知识,而我们可能并不需要这样的知识,却还是不停地刷着知识。

3

很多人都问我,写知识浓度过高的文章,能有多少人看?

我说,并不是别人看不看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思考到底得到了多少整理,转化了多少知识。

方法真的很简单,三条说完:

1、不再收藏,建立转化流程
2、从浅到深的理解知识,建立更高效的思维机制
3、平衡高效和质量,让知识动态被连接。

但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一个人独特的知识操作系统更难建立。

不是因为难度更大,而是我们太容易获得知识,而以为知识不需要去转化。

我们也都知道,一旦建立的良性的思维机制,就能深入到更深的知识中去。

可问题来了,这个前提一直也没有做到。

从一个相对的时间周期来看,我们看见的是更多的知识,盯着眼前的那些碎片化时间。

而我们需要微观来看,每天的知识转化率到底有多少?

很多人一到年底都喜欢炫耀自己一年读了多少本书?

真正的衡量指标,应该换成转化率和应用率,不是吗?

知识其实随时都准备好了,我们不需要刻意获取,就像你不用微信,你一样能从身边人的口中知道最近发生的大事件一样。

我们更需要的是转化知识。

持续践行

最近,规整了自己很多年前就应该整合的工具,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收效越来越多好。

就是因为有些东西,其实早就应该去转化总结,而不是重复的提取。

你的知识武器库到底多了几件神兵利器?


和你一起终生践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早已「Ready」,需要的是「 Dismant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