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思考

《积极诠释力》里面提到,思考“死亡”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为了生活中多一些积极,当时的我在书中空白之处,写下了“每周抽出时间思考死亡”。匆匆过去一月,想到死亡偶尔会发生,而真正去思考死亡,却真的是只有昨晚洗澡那么几分钟。

说实话,对死亡有种莫名的恐惧。只要想到死亡,呼吸便不受控制地变得急促,而且还能听到心脏怦怦怦的跳动声。开玩笑说,想到死亡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有时尝试想想身边亲人的离开,想想他们离开之后自己如何继续生活,只是那么一个假设,都会让自己有不能承受的重。

 如果没有《复仇者联盟3》,也许就没有这几分钟的思考。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复联3》,沉浸在灭霸实现要消灭宇宙一半人的努力奋斗史中回味无穷,电影落幕刹那便迫不及待地想像《复联4》的场景。机缘巧合,昨晚重温《复联3》,灭霸响指之后人类逐一化为灰烬消失的那几幕燃亮了我的脑海。那么短暂的消失,各人各有不同,有懵懂、有无奈、有不舍、也有恐惧,唯独没有让我感觉到太多的痛苦。那些场景在脑海里的不停回放,将一个全新对死亡的念头推到水面之上:死亡的瞬间有如灰尘般散去轻松。

大脑似乎有个神奇的功能,当一个念头或想法在脑海里不断回放之后,就会有新的不同想法和念头产生,而且不经意的时候,让自己意识到念头的发展。就在忙碌着准备洗澡的那么一刻,大脑像开悟一般,展开了连串思考。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对死亡时“失去”和“失控”的恐惧,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瞬间,而是在面对死亡的过程;过程本身也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想到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无助、无奈和无力。这是对一种明知无法改变却不愿接受的不甘心,是一种把未来的未知与现在的已知恐惧的关联,是一种对孤独和遗弃的担忧和对失去的抗拒。真正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对自己逐渐衰弱的现实的拒绝,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畅想时的产物。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样子和味道,所以我们不停地在想像,而死亡这事有去无回的压力,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把焦躁和恐惧与想像关联。

试想多年以后,在逐渐老去的路上,独身一人,躺在床上,望着屋顶,在无人知晓中生命消失,此为死亡现场之一。又或许,在医院里,在病床上,周身仪器,医生忙碌,亲人惊恐,闭上双眼离开尘世,此为死亡现场之二。又或许,阳光下,躺椅里,书在手边,茶杯在桌上,我于小憩中离开,此又为一现场。这类的现场可以很多很多,唯一的共同点都是关注在了死前的瞬间。只是在从健康走向尽头的路上,我们总要经历从能够有所控制到无奈无力的转变,而如我般凡人,纵使已经是相对喜欢变化,却也对这种无力和失控感到厌恶,自然而然就对死亡产生抗拒和厌恶。从本质上说,从生存到死亡这是个有去无回的变化,相比于其他任何的改变来说,我们无法像对待其他变化那样,纵使失败再重头来过,因为在死亡的转变面前,我们生命终止在了变化完成的那一刻。

于我而言,关于“死亡”这个命题不是在于命题的答案,而是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说白了,死亡就是人生状态的一种变化,关键是我对这个变化从认知到接受再到顺应而后调整的过程长短。在这四零之前,我从未有过说我已经准备好这一过程的想法,在这四零之前,纵使我能够用理性的文字写下这段对死亡的思考,也无法忽视此时心脏跳动所昭示的自己对死亡的潜在恐惧,也无法否认自己害怕写下这篇博文后会随时死去的害怕。对于这个死亡这个话题,看来就是人的理性和感性长期博弈的结果,而每一次的想法只是每一次博弈之后的暂时结果。而于我,则是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发现更真的自己,以及如何不被结果所左右而是关注在自己渴望的幸福满足的创造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死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