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汉广》:汉江痴情汉

作者/金先生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

南方长着一棵高大的乔木,乔木下面是不能躲荫的。汉江边来了一位游弋的美女,她亭亭玉立是不可求的。正像汉江这样宽广,是不能游过去的;江水是这样悠长,是不能用划子划的。

我是江汉的樵夫,要把高大错杂的树枝都砍伐掉,直奔江边来追求你。美丽的姑娘啊!你答应嫁给我吗?你要是嫁给我,我甘愿终生为你喂马。可是汉江是这样宽广,是不能游过去的;江水是这样悠长,是不能用划子划的。

我是江汉的樵夫,我要砍伐高大错杂的树枝,直奔江边来追求你。可爱的姑娘啊!你答应嫁给我吗?你要是嫁给我,我甘愿一辈子做你的马驹子。可是汉江是这样宽广,是不能游过去的;江水是这样漫长,划子是没有用的……

2

高大的乔木,宽广的汉江,悠远漫长的江水,这样的背景烘托出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接连用了四个“不可求”来形容她的高不可攀。可是一个普通的樵夫,却偏偏来追求她。樵夫没有钱财地位,也没有本领能力,他只有一句誓言——给她去喂马。这真是世上最朴实无华的海誓山盟了。

《汉广》共三章。首章就是写四个“不可求”,主要突出游女是“不可求”的。第二章在首章“不可求”的前提下却推出一个樵夫男子,他要砍伐那些高大错杂的树枝障碍,目的是来追求游女。由此,可以读出全诗就是这个男子的角度和口吻,并出示全诗的核心内容——要是姑娘嫁给他,他愿意给她去喂马。接着,又是汉江宽广和悠长的“不可求”的诗句重复,又像是樵夫男子的无奈。这样,一方面是“不可求”,一方面是他勇敢地“求”,他就成了明知不可求而求之。第三章也同样是这样写的。

这首诗所有的意象都在于表现这个男子对“不可求”的女子的勇敢追求。全诗集中围绕“不可求”与“求”的矛盾而展开,绝大部分都是在写“不可求”,然而,惟其如此,“求”越写得少就越是突出,这个痴心男的形象也就越鲜明,还似乎匪夷所思。

这个男子如此痴心,究竟是怎样的心理?荣格的人格心理学认为,“每个男子心灵之中皆蕴含着女性的永恒意象,这意象不是这个或那个特定的女人形象,但却是一具明确的女性意象。从根本上说,这意象是无意识的意象,它是铭刻在男子生命的有机系统之中的原始之源的遗传因子,是女性所有祖先的经验的印迹或者原型……因此,人便总是无意识地把这种意象投射到被钟爱者的身上”。这就是说,“男子继承了他的女性意象”,他也就“无意识地建立起了某些标准,这些标准将会强烈地影响他对于任何具体的女人的悦纳或者拒绝”。荣格把这样的女性意象叫做“阿尼玛”。他还说,阿尼玛最初总是他的母亲,这与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是一致的[1]。从荣格的精神分析就可以明白,《汉广》的那个男子之所以对江边的那个游女(一个陌生女子)一见钟情,并明知“不可求”而偏要追求不放,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他不是白痴,更不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乱爱”,他的“痴”原来来自心中无意识的“阿尼玛”。是阿尼玛使他“认准”了这个游女,于是他才勇敢地明知不可求而求之。

3

我把诗中的“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解读为“要是姑娘嫁给我,我愿意终生给她去喂马”,甚至“愿意一辈子为她做牛走马”。显然,这就与传统解读有了很大的区别。传统对这两句的解读是:男子愿意喂好马儿(马驹)去迎接她。我以为“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乃是《汉广》诗的核心,对这两句的理解也就成了解读的关键。其中一点是没有疑议的,即这个男子明知“不可求”而求之,可见他的决心之大。那么,作为他的誓言,如果只是说喂好自己的马去迎亲,这恐怕就太容易,太一般化了,简直看不出他的决心有多大。于是,我理解的男子以终生为代价,去给姑娘喂马为决心,这才是最好的理解,也才最为人所感动。而且,“言秣其马(驹)”的“其”,正是承接“之子于归”的“子”的代词,不就是说给“子”(她)“秣马”吗?

弗洛伊德说,当青春期的年轻人陷入炽烈的爱中时,会是一种“着迷”和“奴役”的“爱的极端发展”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以至达到以“自我的牺牲为代价”,或说是“自我对象的‘献身’”,而且“已经和对某种抽象观念的崇高献身毫无差别”[2]。《汉广》的男子愿以给心爱的姑娘去终生喂马,显然是“自我献身”和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他的“着迷”和“奴役”的心理不是已经发展到了“爱的极端”吗?如果只是喂好马去接亲,又怎能说得上“自我的牺牲”和“献身”呢?

还有一个解读也需要廓清,即把《汉广》的爱情主题无限扩展到一种对人生的任何目标,都是“无限向往”去“追求”的“稀有的高远境界”[3]。这样理解貌似“高远”,却与传统往“文王之德”之上去靠一样是一个路径,而离开本诗的恋爱心理越来越远。诗中的男子明知“不可求”而求之,这是爱情,是“爱的极端发展”;这是痴情,因而是圣洁的,无可厚非的。然而对于人生的任何目标,如果明知不可求而求,那就是痴心妄想,是傻瓜,因而甚至是海底捞月,可笑不自量了。

在解说“高远境界”时,这些人还联系《蒹葭》,说《汉广》与《蒹葭》“神理相似”(同上)。这也是不对的。一则因为《蒹葭》的“境界”是“在水一方”,只是缥缈而已,还不是“不可求”;二则因为《蒹葭》里的男子不是明知“不可求”而求之,而是知道“可求”才不畏艰难险阻去追求。因而如果从爱情主题无限扩展上看,《蒹葭》还是可以的,而《汉广》却不可以,关键就要看是不是明知“不可求”而求之。

江汉樵夫钟子期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同样是江汉樵夫的《汉广》男子成了爱情的痴情汉,都是感人的江汉翘楚啊!

金先生叹曰:

汉广大个子,

爱上好女子。

女子不爱他,

急得他没法。

急得他没法,

誓给她喂马。

汉广大个子,

自己愿做马。

自己愿做马,

不是大傻瓜。

汉广大个子,

是个好男子!

【注释】

[1][美]霍尔等:《荣格心理学刚要》。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页。

[2][奥]弗洛伊德:《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01-202页。

[3]邓小军:《汉广》赏析,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道风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 ·汉广》:汉江痴情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