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合纵之始

秦惠文君继位,把商鞅五马分尸之后,稳定住了秦国贵族的情绪。在他继位四五年之后就开启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主要是对魏国的战争。那就好像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利用从魏国俘虏的人才,把魏国打的连连败退。

然后到了秦惠文君第十年的时候,秦国迎来了新的国相,张仪。既然提到了张仪,似乎另外一个人物就绕不过去了,苏秦。

如果抛开《史记》,我相信不少小伙伴也都对苏秦有点印象,他就是那个主张在六国之间互相联络,攻打强大的秦国的那一位,这就是所谓的合纵。而跟苏秦针锋相对的就是张仪的连横策略。

翻开《史记》,看看太史公的记载,似乎整个事件跟固有的印象有所出入。

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师从齐国鬼谷子,在张仪列传中也有记载,苏秦张仪一起师从鬼谷子。先说苏秦,虽然说他师从鬼谷,但是学成之后依然穷困潦倒,最后学习了一本叫做《阴符》的周书才豁然开悟。

当然并不是说,他师从鬼谷就白学了,个人理解,学习是要有基础的。好比是从小学习汉字,其实到高中时,基本上常用的汉字就学完了,但是知道了汉字并不能说明一定会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诗词。要想写文章还是需要技巧的,苏秦在鬼谷学习就好像是基础,而《阴符》就是技巧。

苏秦开悟之后,开启了游说之路,看他的路线,前期就是就近原则。他是东周人所以先去游说周王,结果周人都知道这个苏秦是什么德性,没人理睬他。于是他又跑去了较为强大的秦国,那个时候秦孝公刚死,商鞅也被处死了,秦国的位置还是一代霸主的角色。

他见了秦惠文王就是一顿彩虹屁,说秦国关山险固,易守难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盘广大,百姓安居士兵勇猛,这可是帝王之资,只要听了他苏秦的绝对可以一统四方称霸天下。

主要是他说了南有巴蜀,其实按照秦本纪的记载,那个时候巴蜀并不在秦国管辖范围之内。只不过秦惠文王继位的时候,蜀国人过去喝过喜酒而已,当然官方说法是朝拜,这并不能说明蜀国就是秦国的啊。因为楚国那天也去喝过喜酒,总不能说楚国也是秦国的吧。

如果太史公记载无误的话,那就是苏秦刻意逢迎拍马屁。

最终的结果就是苏秦在秦国碰了一鼻子灰,就灰溜溜的走了,毕竟秦国刚杀了商鞅,国内贵族对于东方的谋士还心惊胆战呢。

有人说苏秦由此就开始怨恨秦国,这才跑去联合六国要攻打秦国。实际上苏秦貌似没有那种想法。苏秦从秦国一路北上来到了赵国,那时候的赵国国相奉阳君不喜欢苏秦,可能是害怕苏秦来了就抢走了他自己的位置吧。

苏秦没办法又继续向东北进发跑到了燕国,他也是个有耐心的,在燕国等待了一年多才有机会见到燕王。

他又对着燕文侯一顿吹,跟在秦国吹的差不多,无非就是从占地面积、粮食储备、武装部队几个方面下手。而且跟在秦国差不多,说燕国东边有朝鲜,实际上燕国貌似没有真正占领过朝鲜半岛。

当然了光吹捧拍马屁还是不行的,毕竟拍马屁固然能够得到对方的欢心。但是苏秦可是一位纵横家,他的野心可不是拍拍马屁换点粮食,他是要干大事的人。

话锋一转就开始恐吓燕王了,你知道你们燕国为什么能够在这里安稳度日吗?那其实是因为赵国在前面跟秦国一直在纠缠,两国互相征伐,目前还顾不上你呢。

而且你可要搞明白谁是你真正的威胁,是秦国吗?秦国跟燕国隔的大老远,他们就算打过来,也保不住城池,所以说他们不会傻到现在过来揍你。但是赵国就不一样了,赵国强大,又跟燕国比邻,他们要是跟秦国和好就要过来打你了,没几天就打到你们的国都了。

所以说你要想明白该怎么做,我建议哈,你要跟赵国亲近点,让赵国没有后顾之忧他就可以安稳的跟秦国撕扯了,而且这样即可以不用担心秦国的威胁,也可以缓解齐国对燕国的压力。

在苏秦一番胡萝卜加大棒的说辞之下,燕文侯就被说服了。既然你这么有想法,那这件事就交代给你办了,燕国的生死存亡可就全依赖先生了。

苏秦从燕国开始,开启了他的游说之路。从苏秦的始发站可以看出来,苏秦其实就是给赏识他的燕国办事的。至于后期说的合纵攻秦,有可能就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一个副产品。至于说他攻打秦国是为了报秦惠文君羞辱之仇,这就有点扯了,毕竟周和赵当时也都不待见他。要是报仇的话他为什么不先选择容易的小国家,而是直接跟国力上升期的秦国对刚。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合纵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