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想到又做到》2: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阐述了步骤、目标、梦想三者之间的关系,应用阶梯模型,整合这三者,聚焦于“小”上面,是直达梦想的一条捷径。

除此之外,社交也是想到又做到的一个巨大的助力。无社交不社群,生而为人,离不开社交。设计高效的社交模式,能够倒逼自己的成长、改变。

1、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很容易放弃,如果是一群人,互相监督、鼓励,就会坚持更久。

报团取暖,报团精进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有着读书社群、写作社群、早起社群、同学群、老乡群等各种社群。

如果你爱好读书,那么就可以加入一个读书社群,彼此分享,相互鼓励,一起精进。你进入读书疲倦期时,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告诉群友,寻求帮助。你懒散时,群友的坚持精神会鼓励你,继续前行。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拥有促使每个人不断成长的力量。

但现实中,是这样的:加入了社群,却发现不是一个理想的圈子,寻求帮助时,没人搭理。社群活跃度低,充斥着各种无关的八卦、家长里短。完全没有那种促使自我改变的力量。

为什么呢?

社群易找,同频社群难寻。

一群人并不一定走得比一个人远。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果没有强力的共同认知,社群没法成为推进自我改变的助力。

那么,应该加入怎样的社群呢?

同频社群。

2、找到同频社群,助力自我改变

什么样的社群才能带来持久改变?肖恩·扬认为:

社群要想对成员产生持久的影响,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为社群提供力量,创造社交磁力。对于规模非常小的社群,比如5人以下的社群来说,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来建立社交磁力。而对于较大的社群来说,需要15%的参与者投身社交磁力的建设工作。

无社交不社群,社群是建立在群友互动的基础上的。长久的保持社群的活跃度是所有社群面临的最大问题。

很多社群不到3个月甚至更短就死亡了,相信你的微信里也躺着不少“僵尸群”吧。想退群,又期望能够从群里得到些东西,可往往求而不得。可谓是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但还是有着“万一”的念头,那就留着这个群吧,反正也不碍事。

一个同频社群,需要有榜样,肖恩·扬认为:

社群里必须有15%左右的人是同伴榜样,所以,如果你希望创建一个100人左右的社群,你应该找15个同伴榜样。

榜样也是促使自我改变的一种力量。时代需要榜样,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榜样,能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肖恩·扬认为,榜样的标准是这样的:

榜样的标准是,跟将要加入社群的其他人有着相同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群友要有着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诉求,相近的认知和价值观。

3、友不在多,在于精

得一知己此生无憾矣。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认知,认知了那么多人,可知己难寻。可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得。

不知你对于知己是怎么定义的,但是我认为,知己有一个共性:能够彼此成就。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各为其主,齐国内乱,管仲所事之主公子纠兵败,被小白所擒。鲍叔牙在公子纠面前竭力推荐管仲为相,力陈管仲之能在自己之上。终于说服公子纠封管仲为相,而管仲不负重托,终成就了齐国的春秋霸业。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取悦朋友身上,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朋友不在乎你是否取悦他,他在乎的是能否彼此成就。

真正的朋友,既相互欣赏,又彼此成就。

人从不是在孤军奋战,找到同频社群,一生的挚友,能够助力自己不断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想到又做到》2: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