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广厦千万间,子美见之亦欢颜

外地人来成都,不可不去杜甫草堂。

当年1块钱门票时,门可罗雀。而今门票50元,却门庭若市,摩肩接踵,趋之若鹜。

是人们更加深爱杜甫了吗?

还是喜欢诗圣曾经住过的那一方碧池浓荫富有诗意的草堂所在地?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为避 “安史之乱”,诗人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修建几间茅屋居住。

浣花溪畔,景色怡人更宜家。一方净土,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诗人在此居住4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安史之乱结束,杜甫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茅屋随后损毁。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花径幽幽,竹篱茅檐,小桥流水,丹心一片。

从此茅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现在,草堂占地300亩,完整保留了弘治13年和嘉庆16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1955年,蓉城成立杜甫纪念馆。

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属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之地。

杜甫草堂,亭台林立,巨木参天,古韵悠然,典雅宁静。慕名而来者,纷纷嚷嚷,喧嚣一片,倒有些坏了精美的景致。

从正门入,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

工部祠的东北部,是少陵碑亭、茅屋故居。茅屋以东是盆景园,往南依次是浣花祠、花径、大雅堂和靠近南门的草堂陈列室。游览一遍,大半天就过去了。

其中,少陵碑亭有特别多游人排队合影留念。“少陵草堂”是清代果亲王题字,字体端方,丰润遒劲。果亲王是谁呢?就是《甄嬛传》里边那位帅哥亲王了。

茅屋故居,系借鉴川西民居之特点而复建,它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

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100多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其中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等四绝。

上世纪90年代初,简子曾有幸来过草堂,回去一直念念不忘。

那时因为课本的原因,简子感觉杜甫就是一位苦大仇深、忧国爱民、疾病怏怏的老头子,他的诗歌也就《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类,悲慨而刻板。

时隔卅年,简子经历了许多,了解和认知了许多,也就理解了杜甫的际遇和情怀,所以更加崇拜这位享誉中外的“诗圣”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老杜出生官宦之家,祖上曾高官厚禄,显赫几世,到他这一辈,虽然家道中落,但诗书传家,依然很受乡人重视。

安史之乱,杜甫弃官入蜀,虽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大多反应唐代由盛而衰的动荡不安、中下层人民的悲苦生活。

但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也能显示杜甫的豪气干云。

《饮中八仙歌》描写当时长安城8位最能喝酒的名人,其各具神态,各有特色,虽有夸张,其实写实。如写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能文能武,一心推崇儒家的仁政,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可他所处的时代,理想注定无法实现,也导致他后半生清苦潦倒。

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日本文学乃至亚洲“儒家文化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约有1500首诗歌留存于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草堂里边的各种木制标牌,都用中、英、韩、日文分别介绍。

景区内出售的《杜甫草堂》简介,除了标题,详情细则甚至只用韩文和日文。

简子顺手买来一本,嗬,看它不懂,也是醉了。

今日徜徉溪边,漫步花径,时不时与操着普通话或外国语的游客擦肩而过,可见杜甫影响之大,一千多年后的粉丝们依然深深爱恋。

来杜甫草堂,感受和想往诗人情怀,沾一沾诗圣空灵的诗歌境界、韵味无穷的千古绝唱,或许是多半游人和学子来此地的目的吧?

看到杜甫茅屋,耳边就想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苍凉而慈悲: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自校园读过,就刻进了心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的心愿,成都人民早已实现。

成都,岂止突兀“广厦千万间”?简直广厦成片,小区成林,人们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

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2018年11月26日,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如果今天有杜甫,生活在成都,幸福定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风雨不动安如山”,四川的一次次地震,都能没动摇成都“广厦”分毫,安如山,稳如山。

要是杜甫得知,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从五湖四海甚至不远万里纷至沓来,只为瞻仰他的茅草屋;成千上万的粉丝购票入园(每张50块!),买买买他各种版本的诗集、跟他有关或无关的五花八门的景区纪念品,不知作何感想?

如果是这样,“漫卷诗书喜欲狂”之类的诗歌,大诗人一定会给我们留下很多,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蓉城广厦千万间,子美见之亦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