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17岁少年跳桥身亡,母亲坐地痛哭。

新闻的热度来得快去的也快

而我心里却像是被扎了一针

看起来没什么伤口

却钻心的难受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我们这样的小孩

也终有一天会为人父母

于深夜写下这篇文章

只愿我们不会成长为会让孩子绝望的大人

01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闲来无事,前段时间随手刷微博时看到了这则新闻。

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的少年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

在他身后,紧跟着的这名女子是少年的母亲,因没能抓住跳桥的儿子而坐地痛哭,崩溃而又绝望。

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据其母亲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随后学校通知家长进行谈话,遭其批评后跳桥。

17岁,是人生最美好的那段时光,也许他情窦初开,刚有了暗恋的女生;亦或是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哥们,正在畅想未来自己的无限可能......

但是,在母亲的批评下,他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冲下了桥,决绝地告别这个世界,整个过程甚至只有短短的5秒。

也许是对鲜活年少的生命的惋惜,也许是对母亲的同情,事情引发了一场网络争论。

“现在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低,受不了一点委屈。他们拿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又非常惧怕吃苦,但又非常不怕丢命,动不动就要自杀。像这个孩子的自杀就是情绪型的,冲动之下很快就实施了。”

“现在的小孩被宠坏了,这样的结果是迟早的事。”

看着这些言论,我真的感到彻骨的寒冷,这个男孩想用生命来讲述自己的委屈,却只换来了更多的批评和误解,也许这样对他而言,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吧。

更让我揪心的是,评论区有着大片年轻人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同样的事......

“多佩服他有这样的勇气啊,我不敢,只能苟延残喘着。"

“有些父母,不杀人,只诛心。"

“你给了我生命,而我却只想还给你。”

“在学校遭遇了霸凌,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冷冰冰地让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17岁的男孩子,刚进入人生的叛逆期,与同学有矛盾很正常,与父母有冲突也无可厚非,但是能让他毫不犹豫,纵身一跃,结束生命,一定不仅仅是情绪型的自杀,更是他长期压抑、委屈、不被理解的情绪发泄。

其实中国的影视剧不乏这类小孩被家长当众批评,或者父母当着孩子吵架甚至动手的画面。更可悲的是,大部分人都觉得有相似的经历,可以产生深深地共鸣,另一面讽刺的事,大家似乎又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有多少人,因为父母的影响,一辈子都活在不自信的阴影下,一辈子都没有获得过哪怕一次来自父母的肯定!

02

中国传统批判式教育

有人问,为什么明明在世间相处的时间是那么地短暂,骨肉至亲之间还要相互摧残呢?

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的批判式教育了。

记得小时候,我总觉得爸妈不喜欢我,那时候只是单纯的以为,只要我好好学习,就能换来爸妈的夸奖和关注。

那个时候我每次考试都是班级里的前三名,每当公布成绩发奖状的那一天,我都特别的开心,小心翼翼的捧着奖状,生怕折了皱了,只想快点放学,把这张奖状捧给他们,怀来他们一句:我女儿真棒。

然而没有。我记忆中只有一句“诶呦,你看她那个得意的样子,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你有本事不要拿第二名第三名,每次都是第一名啊。"

后来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搬家,曾被我小心翼翼保存的奖状和证书,被随意丢弃在各个角落。我很伤心,放下了一直以来的乖巧懂事,大哭大闹了一场。爸妈被我吓到了,也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不对,只不过他们以为我是因为自己的荣誉丢失而伤心,其实我只是为自己的努力不被重视而难过,为曾经可笑的自己而心酸。

之后我读了全市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正常发挥考上了一所全国排名前40的“211“高校。

高考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我爸说“你就是太懒了,这个大学考的毫不费力,我看你只用了自己五成的努力吧,你但凡要是再刻苦一点,“985"高校都随你挑了。”

收拾行囊离开家之前,我妈叮嘱我:“你的一切我都不担心,唯独一点,你不够谦虚,那些亲戚朋友夸你,都是场面话,你每次就嗯一声接下了,你要再谦虚一点。”

我人生的前十几年在自卑和不断的怀疑自己中度过,但我其实做的很棒,很优秀,我为什么就不能坦然接受我应得的表扬?

我很庆幸,初中和高中遇到了一群那么棒的朋友,他们真诚、自信、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在他们眼中,我努力、善良、优秀,很感谢他们给了我相信自己的勇气。

可能我一直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你看,我过的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开心。

父母都是第一次做别人的父母,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别人的子女,但所有的父母都曾是小孩。

多希望大家可以学会温柔以待,懂得互相尊重,多些鼓励和沟通,少些批评和争吵。

多希望大家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父母,更因为他们值得我们去爱。

03

话要好好讲,爱要大声说

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不是束缚与缠绕,不是负担或麻烦,而应该是父母与子女,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追了好久的《爸爸去哪儿》,私认为,黄磊和多多的相处模式是我看过的最棒的亲子模式。黄磊始终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多多交流,任何事情都会先问多多你觉得呢?你想怎么做呢?

多多她也受益于这样的模式,在她心里,没有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这样的概念,她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独立思考,可以为自己做决定。

黄磊也会适时的回到父亲的角色,在多多犯错时予以批评和引导,而多多在内心深处也是尊敬并崇拜爸爸的。黄磊和孙莉夫妻之间的爱和相敬如宾,也为多多乐于助人,懂得爱这世间的一切做了最好的榜样。

他们互相尊重,而又各自独立,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并且逐渐成为了对方心中坚不可摧的力量以及最坚实的依靠。

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可能会影响另一个人的一生。家庭中多些尊重和沟通,以身作则。

我们是第一次为人子女,你们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话要好好讲,爱要大声说,亲爱的爸妈,我愿和你们共同成长,也愿我们将来可以成长为自己孩子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