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之下的套路

这两天朋友圈铺天盖地的转发锦鲤推广,我曾和同事打趣,说创造 101 运营团队费劲心思把杨超越捧红成锦鲤代表,没想到还未维持几天,就被支付宝三百万预算捧出的信小呆比下去了。再伴随各大公众号的顺势营销,这趟风波估计还会维持几天。

信小呆 & 杨超越 微信指数

对于这种天然的营销机会,各个公众号和商家当然不会放过。吸粉引流,产品营销,但是在喜气洋洋的朋友圈转发中,其实暗流涌动。我刚刚翻了几页朋友圈,找了几个转发锦鲤抽奖,点开公众号详情看了一下,觉得这件事非常值得玩味。

球鞋锦鲤
校园锦鲤

这两条推送起码在我朋友圈转发了 5 条,每条朋友圈阅读数均是 10W+,抽奖条件也很简单,转发文章到朋友圈,然后在后台回复转发截图参与抽奖(至于那些转发朋友圈就能抽奖的,洗洗睡吧,我虽然粉丝不多,但我也知道公众号后台无法统计转发数据的),但是看看这个公众号,历史数据只有几条甚至只有一条,上次推送时间距离现在相隔一年,稍微想想就知道,这种抽奖大概率是假的 or 内定的。

很多人不知道公众号自媒体现在的竞争有多激烈。我刚刚逛了一下公众号交易平台,现在基本上一个粉丝的获客成本均价一元,女性粉学生粉等单一受众的公众号售价会更高。像这种三无小号,申请一个公众号 0 成本,直接复制其它公众号抽奖文案 0 成本,再借东风朋友圈刷屏营销,以现在 10W+ 的阅读数,过几天倒手卖了,无本买卖纯利润就是几万元。

公众号定价

套路很新奇吗?并不是,转发抽奖做的最好的微博,几年前就有这个套路了,转发抽奖捧红小号,过几天内定 or 改名删帖,转身一变就是营销号,当时微博官方出抽奖验证,也有受其害的原因,毕竟这种事情透支官方信用,我相信过一段时间,微信也会对这种事情现在,毕竟前面有各种做分销被销号的事件。

类似的还有一元夺宝的活动,不少工作室随便搭个网站内定几个大奖获得者就开干了,真正实现了「人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拥有 13 亿」的朴素梦想,相似的玩法还有众筹和轻松筹,但细节太黑,我在这儿就不展开了。

套路年年都会有,核心思想从不变。如果大家对互联网有记忆,大概还记得朋友圈被「萌娃评比」支配的恐惧吧。公众号早期吸粉的时候,靠这种评比吸了一大波粉丝,然后就是改名接广告做营销号,前两天我看见又有人做萌娃评比了,只不过平台从公众号改成了小程序。

如果对「萌娃评比」没有兴趣,那大家肯定对今年过年刷屏的「语言红包」有印象。

语音红包小程序

这个创意不错,但是到后期就乱了套了。语音红包本身的技术难度不大,语音识别这种感觉高难度的功能其实调百度语音识别接口就行,再不济,淘宝上几千块钱就能买一套源码,很多薅羊毛的人就是这么做的,除夕那天我起码看见三个李鬼,但是大过年的我也不好提醒,好在金额也不多,大家不会有大的损失。

淘宝搜索「小程序」结果

怎么赚一波就走?比如说提现收取手续费啊,满 10 元才能提现啊,反正大家玩的都是小数额,过完年也就都忘了,嗯,没提现的钱就是你的,至于什么合法性,企业发展性,对不起,人家一开始做就没想这个,薅完这波儿就走,继续找下一只肥羊。

所有的一切,都逃离不了人类好赌的这个天性。我也不藏着掖着,我也是这么一个人,微博转发抽奖我也中过一些东西,因为参与这样的赌局实在是太简单了,手指轻点一下「转发」按钮,就有可能获取超额奖品,这种高赔率的事情,没有几个人能经得住诱惑。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像这种抽奖活动,官方的背书非常重要,例如这次的支付宝锦鲤,背后是蚂蚁金服和新浪微博这种大公司的背书,像那种都没怎么听过名字的营销号,真的全靠组织人道德约束了,但涉及钱的事情,道德自律是最靠不住的

像这种类赌博的事情,其实换个皮可以引申出很多套路,小到游戏里的开宝箱抽十连,大到新加坡靠赌场熬过金融危机,至于大家怎么看这些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话说回来,上面说了这么多,举一反三一下,大家猜猜赌场里什么最赚钱?



是猜大小。

你可能感兴趣的:(锦鲤之下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