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受伤,疼痛为什么有时来得急,有时来得慢

前几天,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突然撞到行道树中一根向下生长的树枝上,树枝粗如儿臂,被撞的头马上就疼痛起来。等缓过劲来,心中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几年前,老家大伯家盖房子,我走到一块码着红砖,放着水泥浆小桶的木板上,想看看砌墙情况,也是忽然,木板一头下滑往下跌落,上边码着的砖头、水泥桶“哗啦”一声往下掉,我也直直的跌下来,所幸距离不高,一米多的样子。我的右小腿不知是被木板还是砖头擦着,划出了一道四、五厘米长的伤口,伤口没有流多少血,周围沾满了红砖灰。但真的,当时没有感觉疼痛,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到用白酒洗伤口,擦消炎药后,才觉得很疼很疼。

生活中还听过有人讲过,说某人在车祸中肋骨断了三、四根,开始时自己不知道,还配合医务人员抢救其他负伤人员。一直等到现场抢救结束,医务人员提醒,猛然才觉得自己胸部疼痛难忍,一躺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

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类似情节,《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盟军抢滩登陆时有一位美国大兵左手小臂被弹片炸断,他用右手拾起断臂,继续和战友一起冲锋,看不出疼痛的样子。还有许多战争主题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激烈战斗尤其是冲锋或者撤退逃跑过程中,战士中弹后并没有感觉到疼痛,而是在情况缓和后经过同伴提示才发现自己受伤的事实。

上述事例说明,同样是受伤,疼痛有时来得很急,马上就能感觉,而有时又来得滞后一点,这是什么道理呢?

首先,什么是疼痛?按照疼痛研究国际联合会(IASP)有关人类疼痛的定义,疼痛是“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有关这种损害描述相关联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疼痛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危险的、可以给我们身体造成损害的,警示我们远离和警惕这些事件。疼痛伴随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由可以强化我们经验和记忆。

其次,疼痛是如何产生的?当伤害性信息被传入人体大脑皮层,经过分析我们才产生疼痛感觉,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强度,以及厌恶或不愉快的感觉。厌恶或不愉快的感觉的产生是经由皮质下人类情绪相关的杏仁核中继传到相关大脑皮层所产生。

也就是说,只有当伤害性刺激信息传入到大脑皮层后才会产生疼痛感觉。在脊髓横断、或去大脑、去皮质都不会让人产生疼痛感觉。

第三,人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分泌和产生内源性止痛物质。在遭遇危险或者潜在的威胁时,人体会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其中伤害或者潜在性伤害可以激活人体中枢神经的内源性止痛系统,使人体分泌和产生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内啡肽等止痛物质,从而减低疼痛强度,减低疼痛带来的不愉快的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人体应对反应程度与人个体差异、人在受伤害时的情绪、受伤环境等因素有关,反应越强烈产生的内源性止痛剂水平越高,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更强。

所以,同样是受伤,伤害激烈,或是处于需要应急反应如车祸、地震、战争等场合时,人们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忘记疼痛。相反,如果所受伤害不大,或是不需要应急反应,疼痛反而来得很快。(2021年10月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样是受伤,疼痛为什么有时来得急,有时来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