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要做知识丰富的“杂家”

最近越来越觉得,身为语文老师,一定要眼观天下,耳听世界,勇敢跨界,切不可偏于一隅,拘泥于语文学科这一方天地之内。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语文老师必须对各个学科有一定了解,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以《包身工》课后练习题为实例:学生在围绕“《包身工》这篇文章为何至今仍然具有如此震撼力”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时,就展现出了无比宽广的知识面。有的学生谈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有的谈到中日甲午海战,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还有的谈到美国呼吁的人权问题、美国总统的竞选、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学生的发言涉及到了政治、历史、法律、文化、商业等各个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对以上提到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不然课堂点评引导就无法正常进行。

其次,学生在做作业,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教师的评语要想取得激励学生的效果,就必须根据他们感兴趣的方面,与他们展开讨论。高一六班有一位酷爱打篮球的男同学,在湖人队拿下2019-2020年赛季的总冠军后,就写了一篇关于詹姆斯的小文章,并且拿给我看。作为一名并不关心NBA赛事的语文教师,面对学生的作业,我意识到自己的视野太狭隘,知识面跟不上学生的表达需求。因此,我专门去搜集学习了关于NBA的相关知识,从赛事规则到每个球星的个人经历及其特长,都做了简单的了解。在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相关信息后,我给学生写了一段很长的评语。这位同学收到评语后,大受鼓舞,下一次又写了一篇纪念科比的文章,而自己也由之前的“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到现在“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感受。”

最后,本次期中考试,卷面四道大题,就涉及到了中美贸易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气温与降水、南京闯红灯计入个人信用政策等知识点。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想引导学生做对题目,要求教师先要对这些时政热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新时代的青少年已经不能再做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文人,而要心里有国家,眼里有世界,肩上有责任,敢担当、勇作为。而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勇敢跨界,成为“杂家”而不是拘泥于语文这一方天地里的“专家”。

求知欲、好奇心是成为“杂家”的重要因素。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推动力。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因为有着一颗执着的好奇心,才能孜孜不倦成就事业。同理,要想成为“杂家”,就要打破套路化、僵硬化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勇于尝试,勇于探险,对周遭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和热情。

要成为“杂家”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属阅读。教师要把坚持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阅读的类型要杂,涉及到各行各业的书都要去读,多读多了解多思考。这有助于打开思维,拓展视野,增强本领,陶冶性情,更有利于随时随地接得住学生抛出的“问题”。我们常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社会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的涌入,与面向未来的要求,更加凸显出教师阅读的重要性。要呵护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阅读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表达的习惯,做题的习惯,教师就要以身作则,走在前面,为学生做好示范。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性、工具性、开放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自我知识储备量上,应该做一个兴趣广泛、葆有好奇心、充满热情、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杂家”。所以,说到底,语文教师需要日积月累的去读、去看、去探索、去思考,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百川汇海,最后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境界,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张口惊四座,落笔泣鬼神,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从而让学生喜爱语文这门学科,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老师要做知识丰富的“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