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读是一种幸福

有书读真好。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才有的体会。因为再往后,书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普通人读书也越来越方便。尤其现在,各种传媒异彩纷呈,想看什么都有。

昨天,想起有本书上写的一句话,记不太清楚了,手边又没有那本书。于是,打开手机一搜,还真有。心中就有一阵感慨: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

联想到我小的时候,能读到一本课外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把家里所有能看懂的书都读完了。然后就央求同学们,谁家有书借给我看。但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也没几家有书可借的。因此把借书的范围扩大到周围别的村庄。

小学毕业那年的冬天,姑家表姐告诉我,说一个叫郝峪的村里有户人家有书可借。心里就惦记着一定要去看看。只是有10里路程,连个自行车都没有,步行去心里有点打怵。

那天天空阴沉沉的。终于耐不住内心的渴望,我一个人踏上了借书的路途。那时候年龄小,也就是十二岁左右的样子,走路也慢。现在想想大概走了2个小时才到。

可是人家不借书给我,苦苦哀求也没有用。理由有二:一是借书每本要2分钱,每次限借二本;二是认识的本村人才借,外面的人不借。我既没有钱,也不是人家本村的。他这两个条件,我都不符合。

看看自己白跑了十里路,心里委屈,眼泪就流了下来。

这家女主人看我哭了,或许是心慈心软,跟男主人商量了一下,说可以借一本给我,也不要钱。我喜出往外。只是人家借给的,是一本封面和封底都缺了几页的没皮书,也不知书名是什么。这已经很好了,于是千恩万谢后出来。

踏上回家路的时候,天上零星飘起了雪花。后来越下越大,白茫茫的雪覆盖了路面,我只能按来时的记忆寻着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

赶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寒风裹着雪依然在下,那本没皮的书却在我怀里暖得热热乎乎。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如饥似渴地看完了那本书。夜里点着煤油灯,常常会把两个鼻孔薰得黢黑。这倒没什么,只是遗憾不知道书名是啥。

多年以后,当我再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越读越熟悉,越读越熟悉,原来当年看过的这本没书皮的书,就是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

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也渐渐地藏了一些书。特别是工作以后,经济上独立了,碰到好的书也敢花钱买了。每月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工资买书,这一习惯保持了有10年时间。

一旦遇到喜爱的书,非得一口气看完才过瘾。想起过单身的那些年,有多少个星期天,早早准备一包饼干和一瓶热水,坐在宿舍楼的阳台上,或者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都是从清晨看书到日落黄昏。

只要有书看,心里就踏实。只要看着书,心里就充实。说不清看了些什么书,也说不准看了多少书,反正读书已经成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不读书,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有时候,看着自己书房里三大书橱的藏书,心情就会特别舒畅。会暗自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有这么多书朝夕为伴,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书读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