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1地形

距离上次读这本书已是几年前了,这次疫情期间再次翻开,亲切而陌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就是随着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增长,之前和现在读这本书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感触和理解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应该就是我此次阅读对于自身专业方面的主要目的。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实属为经典,作者:诺曼K.布思(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会员、俄亥俄州大学教授。),于1989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虽说这本书主要针对初学者,但万物归终初于始,“回头看”让自己的景观设计专业之路走的更踏实。同时也敬佩行内翻译这本书的人士,让我们这些专业技术人能够与美国景观设计思想进行更好的交流。

这本书包含七大内容,分别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

地形(包含表现方式、地形类型、实用功能、小结)——P1-65

植物材料(包含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的美学功能、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小结)——P66-126

建筑物(建造群体和空间限制、建筑群体和空间类型、建筑群体的设计原则、单体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小结)——P127-168

铺装(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基本的铺装材料、小结)——P169-209

园林构筑物(台阶、坡道、墙与栅栏、挡土墙、设计原则、墙与栅栏的材料、座椅、小结)——P212-253

(水的一般特性、水的一般用途、水的美学观赏功能、小结)——P254-281

设计程序(承担设计任务、研究与分析、设计、结构设计图、施工、工程的评价与养护管理、小结)——P282-306

以上七个景观设计要素都遵循了最本质的原则:先功能再美观,以造价为基准,落地为目的。接下来分别对7个设计要素进行工作7年以来的分析与总结,融入实践,让专业的痕迹有迹可循。


【地形】

地形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之首,这么多年对地形的感触:地形是任何一个风景园林项目的载体。

从景观规划到景观设计,地形涵盖的领域大小都影响着景观项目的设计前期到最后项目落地完成。对地形的分析及使用不合理,就意味着项目本身的不合理。“善待地形、让它游刃有余”。

地形的平、起伏形成了地形的空间感,起到控制视线的作用,表现方式通常用到的为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等,也是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地形的变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不同的项目去分析地形的类型。

有了对地形的基本认识后,地形在景观中对初始的空间起着很重要的分隔作用、控制视线、导游路线和速度及改善小气候的作用。

拿来一张现状地形图,我们对地形在平面上的认识,再到三维空间的思考,再到空间的变化,是需要我们在项目中不断练习的。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对比图4与图5,在原地形图上对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推敲,最高处等高线为32,最低处等高线为6,原地形图中一目了然,东北方向最高,西南方向最低,因此排水方向确定,然后根据等高线的变化,找到地形的起伏变化(山脊和山谷,平缓地块),分析地块周边的环境,确定该地块的功能分区和位置,基本得出图5的空间布局关系,这样为之后其他要素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工作这么多年,做了上百个项目,自身仍然需要加强并全面的对项目现状地形进行分析,加强尊重现状引导设计。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太原龙城南部项目《太原市桥东街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10号(东)地块小区景观绿化工程》。

在这之前的好几年工作当中也做过总图、竖向等内容,但这个项目的地形竖向设计经过不下10次反复推敲、修改、找土建专业牛工指点请教,让自己的竖向设计有很大提高。

之后陆陆续续做了很多的总图、竖向等内容的施工图,感触颇深。尤其是2019年文旅项目《华夏文明文化产业园区——青龙古镇区域建设(三期)园林绿化工程》中游客中心和风子坡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去现场较多,和同事卢姐和施工方的学习让设计更加具有落地属性,当然施工过程中不可抗拒因素,方案必须作出适当让步,让设计更加朴实。施工完成之后随卢姐去工地核检,有些地方由于设计的不合适、施工方不沟通,导致地形竖向上有瑕疵,这也是我需要自身进行复盘的地方。

青龙古镇--风子坡-施工现场1


青龙古镇--风子坡-施工现场2
青龙古镇--游客中心-施工现场

这几张图片为青龙古镇部分区域的施工过程,后续补发施工完成后的图片做对比。

再次看这本书让自己回归使然,不忘初心。


接下一篇文章{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2植物材料},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1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