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记(八)

瑶姬来到蛇口前。那巨口大如山洞一般,长长的舌头伸到地面之上,动物便沿着那条长舌,鱼贯而入它的口中。

在那张大口的上颚深处,隐约散发出紫色光芒。瑶姬仔细观察,发现那里生长有一颗肉瘤,瘤中似乎包裹着某种液体,正发出忽明忽暗的紫色。

想必那就是香气的来源。

瑶姬再度运动起体内的真气,将其中大部分转化为法力,化作仙光朝肉瘤射去。

一阵巨响,肉瘤炸裂开来,鲜血连同紫色的液体在巨蛇口内飞溅,不幸进入口中的动物们被这些液体淋到后立刻骨蚀肉烂,化作一滩血水。巨蛇痛苦地仰起头颅,巨大的身体也开始扭动,一时间地动山摇,甚至掀起一阵狂风。

附近的参天古树皆被撞得粉碎,恢复了神智的动物们四散奔逃。瑶姬赶忙抱起小痴,用仅存的法力跳到树枝上,向草地方向奔去。


那天之后,时间过去了三个月。

张良没有马上前往会稽,因为外面的情形还不明朗,不能贸然行动。

这三个月里,他仔细研究了黄先生留下的那卷帛书,发现此书奇异非常。虽然其展开仅有四尺余长,但上书内容竟可以不断变化。只需以手触碰书名,帛书上的文字就会变化为书中的篇目,触碰篇目,就会出现那一篇的内容。

将出现其中的所有内容读完之后,只需触碰右下方角落处三个不认识的文字,便可出现新的,承接上文的内容,而触碰左下角的三个文字,便可回到之前看过的篇章。

这简直是稀世宝物。这帛书中的文字若写在简牍之上,恐怕要装上几车,光是这《六韬》也要几斤重,携带非常不易。现在它们皆被纳入这帛卷之中,自己可以随时取出阅读,这感觉有如藏书库被放进了袖中一般,神奇无比。

更加神奇的是,这帛卷竟会发出光亮,夜间甚至亮过灯火,因此即便深夜读之也不觉伤神。

有了宝物的帮助,张良很快便通读了《六韬》。

他深感其中玄妙,反复研读,仅用一月便收获良多。

除此之外,他也试着阅览帛书中的其他书籍。

虽然上面的文字从未见过,但其并非是夷胡之文,与诸夏文字十分相似。

不久之后,他便有了进展,因为他发现了帛书中用此种文字写成的《六韬》。将之与篆文对比,张良很快便明白了大部分文字的意义。

字义虽明,张良却不通其中文义。那些书都是横向从左至右书写,而且表述方式也与时人不尽相同,那种说话方式到更像是黄先生的风格。

虽然黄先生否认自己是仙人,但这宝物和这上面的文字就如同天书一般。

因尽管剩下的两个月张良都在苦读那些似懂非懂的文字,进展却十分缓慢。

某天张良又来到那座石桥边,试图寻找先生的踪迹。

自从那天之后,先生果真如他所说的,再也没有出现过。

张良叹了口气,正准备离开之时,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厮杀之声。

他转过头一看,发现一个人正在被秦兵追杀。

面对人数远超自己的秦兵,那人正且战且退,脸上毫无惧色。

虽无畏惧,却已显露出疲态。看来他已经与秦军缠斗了许久,体力难支。

最终他虚晃一枪,转身准备逃跑,却不想后面的秦兵已然上好了弩箭,瞄准了他的后背。

数支弩箭同时射来,千钧一发之际,竟有一道光飞出,击碎了那些弩箭。

包括那男子在内,众人都疑惑不解。正在此时,一个人影飞速闪过,待所有人都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要追击的目标已无影无踪。

施展出这些法术的,正是张良。

帛书上有本书叫做《真气基础》。虽然上面所写的作者与《六韬》同样为姜太公,但两者行文风格迥然相异,让张良很难理解。

张良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勉强读懂了其中很少的一点。但仅通过这一点,已经让他学会了调动体内真气的方法,偶尔可以施展出一些简单的法术。

今天运气比较好,张良的法术全部奏效。那男子回神来的时候,二人已经来到了距离原地三里外的地方。

“多谢仙人搭救!”男子跪下便拜。

“壮士不必客气,在下也非仙人。”

“能使出如此神力,足下非仙人莫属,仙人在上,请受我一拜!”

“壮士请起,快请起。”张良将男子搀扶了起来。

“不知仙人可有名姓?日后也好念及您的大恩。”

“……嗯,在下黄好。”为安全起见,张良借用了黄先生的姓氏编造了一个假名。

“多谢黄恩公救命之恩,在下项缠,愿为恩人效犬马之劳!”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石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