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样正确地打造“家庭成长共同体”?

image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精简的文字虽好,但大多无用,且无可操作性,跟没学并无二致
  • 为了可操作性,本文牺牲了精简,以“车轱辘话”代替,为的是让文字穿过身体,令其有用可用
  • 所以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写在前面的话

“家庭成长共同体”这个词是我杜撰的。

但是如果再看一眼这个词,你可能就会笑话我了:

“家庭”本来就是“成长共同体”,造一个“家庭成长共同体”不是多余么?

但是,如果我们用“第三人称冷眼旁观”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词,就会发现:

绝大多数的家庭成员之间仅仅存在着“血缘”共同体,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成长共同体”。

特别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由于所谓的“代沟”存在,导致了:

我们虽然相亲相爱,但我们却“残忍地”选择了“孤立成长”

究竟怎样正确地打造“家庭成长共同体”?


正文

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 2018年12月8日,也就是20天前,我帮父亲开设了某写作平台;
  • 2018年12月14日,父亲正式开始写作,并发布了第一篇文章;
  • 父亲保持每天更新一篇文章的节奏,持续写作了14天,直到今天,也就是2018年12月28日。

这14天的时间里,父亲在该平台取得的成绩斐然:

  • 文章曝光次数199万次
  • 文章阅读次数9.4万次
  • 评论数量2432条
该平台数据截图

远超我自己的写作数据,让我感到更意外的是:

  • 他之前没有任何的写作经验
  • 他之前不知道任何的写作平台
  • 他之前不了解任何文章关键词的算法推送逻辑
  • ……

但是,他只用了15天的时间,就做到了一个甚至连“专业自媒体”都会为之欢呼的数据。

父亲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是这个“意外”又怎么都不像是所谓的“天命”。

对于父母,大多数人看到的是:

  •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可能依然康健,但是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在下降;
  • 他们只能做一些诸如带孩子、喝酒、钓鱼这类的事情;
  • 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在他们退休之后就停止了;
  • 他们和我们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代沟”;
  • ……

一个早已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

“代沟”这个词根本就不应该是一种“隔断”。

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一眼“代沟”这个词,就会发现:

  • 它似乎只能说明父母和我们不是出生在同一个时代而已;
  • 但是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闪闪发光的东西”
  • 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包括书籍、音乐、文化……甚至是“独到的观点”

但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好像特别擅长遗忘,我们总是活着活着就会忘记一个事实:

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是可以穿越时代的

但是,还有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是:

“后一个时代的人”很少能够亲身感受到前一个时代那“闪闪发光的东西”。

但是,一旦“后一个时代的人”深入接触到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们会倍加珍惜

  • 往深了讲,这也是“历史”为什么有价值原因;
  • 往潜了说,这也是“老歌听不腻”、“好书翻不厌”的缘故。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能够发现一条很有意义的路径:

  • 父母是“上一个时代的人”,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
  • 原本,父母手中只能攥着他们那个时代“闪闪发光的东西”,站在原地“彷徨”
  • 因为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逻辑,他们只是一个个体,几乎没有可以让他们把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出去的工具
  • 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这样的工具,父母当中的很多人都渴望使用这些工具,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代的工具太陌生了,很多人都放弃了。

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带着他们“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并且教会他们我们这个时代的工具的基本操作规则,他们就很可能绽放出巨大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

“代沟”应该是我们这代人能够带领上一代人“实现现实穿越的桥梁”

甚至是:

我们在给父母搭建另外一个维度

这个维度可能对他们来说:

  • 是一个“扬声器”,能让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给更广群体;
  • 是一个“打桩机”,能让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给更细分的群体;
  • 是一辆“高铁”,能让这“闪闪发光的东西”传播给更远的群体。

这带来的后果就是:

  • 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为这个时代创造价值
  • 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听到这个时代的“脉搏”
  • 父母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也就是说: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续命”,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心”。

讽刺的是:

那些整天抱怨父母已经“老了”的年轻人,却依然能够一边“抱怨着自己的上司已经老了”,一边又继续为“年迈的”上司打工。

“和不同年龄的人共同协作”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能力,包括和自己的父母。

从另外的角度来讲:

  • 给父母增加的这个新的维度,本质上是“两辈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 这个由不同时代的人共同创造的维度所体现的竞争力也会更强,门槛也会更高

门槛高到什么程度呢?

你只要看看周边有多少同事能够耐心地指导父母使用手机,就知道这门槛有多高了,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但是一旦帮助父母跨过了这个门槛,就能让父母进化为了另外一个“全新的物种”:

  • 他们虽然是“上一个时代的人”,但是手里拿些“这个时代的工具”
  • 他们虽然身处“这个时代”,但是手里拿着从“上一个时代”穿越过来的“闪闪发光的东西”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维竞争力么?

实际上,打造“家庭成长共同体”的方法已经呼之欲出了:

  • 只要你的父母有韧性、有上进心就可以;
  • 我们只需要耐心观察他们有哪些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放大;
  • 发现了这种能力之后,我们先去学,把最繁琐的流程解决掉,留下最简单的部分交给父母
  • 帮助父母关注数据,不断优化,请相信父母的学习能力,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可以独立完成。

比如,我帮助父亲在网上写作的方法就是:

  • 帮他申请好各种写作平台的账号,并保存网页书签到浏览器中,告诉他每天怎么点击就能写;
  • 教他使用markdown来给文章排版,怎么使用粘贴复制快捷键,并且把细节写在A4纸上,放在他的案头,帮他提高写作效率;
  • 每天中午或晚上帮他看看各平台的写作数据,提醒他及时与读者互动;
  • 指导他按照读者的反馈主动调整自己的写作内容和方向。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通过这种方式,帮助父亲完成了穿越,完成了这次进化

他很开心,我很荣幸。现在他每天的状态是:

  • 由于每天有大量的读者给他反馈,他非常开心;
  • 因为他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居然可以这么紧密;
  • 自此之后,他每天上午去图书馆找素材,下午在电脑前写文章
  • 常常废寝忘食,但思路极其清晰
  • 我从他的眼中能看到强烈的好奇心,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好像获得了重生

写在最后的话

“家庭成长共同体”的时代根本不是未来,就是现在

你肯定听过说一句话:

你能够充分理解多少人的不同意见,你就能收获多少不同的受众。

难道“父母”真的不在其中么?

对家人耐心相待的人,才更可能取得天下

祝近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怎样正确地打造“家庭成长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