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人生才真正开场! 着什么急? | 带着Pong猫中年北漂(一)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与自己、与世界舒服相处的方式。

是什么呢?年近而立,我仍然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只好背上行囊继续上路,去探索新的一些可能性。人们都说,答案在路上。

去北京吧,那里气候可能没这个岛舒适,但比较干燥应该是你比较喜欢的,不过你大部分时间都宅着也没差,在哪个屋子不能睡懒觉和吃手手呢?对吧Pongpong~ 飞机、火车托运宠物都挺麻烦的,阿Pong胆小估计在行李舱里也会吓尿,不如自驾上京吧!2046公里,可以中途停几站顺带旅行,就这么定了!

我对新的旅程总是迫不及待,喜欢出发的感觉,就像萎靡的老枝上猛然炸出的新芽,意味着新生,让一切又充满了希望。

最近有个词叫做“1/4人生危机”。表现为无安全感、失望、孤独、抑郁,这些心理症状本是中年危机的典型特征,但它们袭击的却是25~35岁、刚刚进入“现实”的年轻人,尤其在30岁的时候到达高峰。《国际行为发展期刊》上的一项调查显示,39%的男性和49%的女性在20多岁的时候感觉到“危机”,普遍症状是一种不真实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但对于我来说,可能过早遭遇这个危机了,反倒临近30岁有种终于从谷底爬出来了的庆幸。

从12岁离家开始住校求学生涯以来,我已经渐渐习惯了漂泊的感觉。那年我离开了传统家庭的安全区,离开熟悉的成长环境,开始接受各种新环境、新思想的碰撞。传统的家庭成长氛围让我学会勤奋和踏实,也让我习惯了厌恶风险、不善表达、没啥时间管理观念的思维方式。在进入了完全上了好几个等级的竞争环境后,各种挫败接踵而至,从无所适从到自信坍塌再到自我厌恶,青春期对于我来说充满了剧烈的自我怀疑、摸索、试错和重建的过程。

一个月前我走在甘肃与新疆交接的一片大戈壁上,广袤无垠的荒原就像巨兽的血盆大口。我刻意偏离航线向戈壁的更深处推进了一公里,狂风肃杀在耳边咆哮,前方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因而也毫无方向可言,越走越心慌。那几年大概就这感觉。

“你说这要是我自己一个人在这,我觉得我熬不住”同行的老家伙老白用对讲机的电波跟我说道,一口流利的川普。

谁闲着没事要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熬啊。除非想不开。

是啊,如果在家舒舒服服的别无所求了谁愿意灰头土脸地出走?必须是想不开了,待在原地已经无解了,不得已才得出走,出来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路能走通。或者逼自己一把,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看看能不能炸出个绝地反击,炸出个突围的豁口。

但光有这股蛮劲还不够。在彻彻底底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料理清楚之前,不断出现新问题才是成长的常态。比如一个独立人格不断成型同时伴随着与家庭的观念鸿沟渐渐加剧的过程。一个艰难的问题解决的同时,也是另一个艰难问题的生成。除了得有股蛮劲之外还得像塔利班的皮卡一样耐躁。一步一步在荒原里摸索,不断击碎原来的自己,然后再不断地按照自己描绘出来的蓝图去重建它。终有一天心中的蓝图会被一点一点建造出雏形,会一点一点把生活建造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吧。

只是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慢不得,也急不得。就像山地长距离跑步比赛,急了负荷一超,中途崩盘功亏一篑。慢了无法按时安全抵达补给站,只能强制出局。必须找到自己合适的节奏,才能在长距离赛道上存活到最后。

三十岁,周围的朋友同学有海外高校任职的终身讲师、有已经入选福布斯U30精英榜的、事业有成的、晒娃的晒娃、买房的买房。而我正在辞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稳定工作,准备卷铺盖离开安逸的小岛,重新开始北漂。尽管没太大出息,总算是在而立之年能有个从容些的心态,笃定这就是我的路,我的节奏。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居然有点亢奋,恍然有种人生刚刚开场的感觉。

我的肉体虽然是三十岁,但我的灵魂才刚刚出生,严格来说我的心理年龄是1岁。所以呢,着急什么?我跟阿Pong一样还是个宝宝。

全新的自己,全新的决定,全新的旅途,充满了未知。只要未知在我的眼里意味着机遇远多于恐惧,希望远多于忧虑,兴奋远多于不安,那出发便是最好的选择。

— 未完待续 —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人生才真正开场! 着什么急? | 带着Pong猫中年北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