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用乾隆时代的钟表,向晋商借款,晋商为何还很高兴

慈禧西逃时,一开始她觉得挺危险的,跑的很急,到了怀来县一行人已经狼狈不堪了。

老太后饿的喝碗小米粥就觉得是琼浆玉液了,然后还想吃的更奢侈些,向知县吴永提出了非分之想:我想吃俩煮鸡蛋。

到了怀来县,各路勤王的兵马陆续来了,人一多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吃饭,吃饭要钱,士兵也要军饷啊。

这时候老太后创造性的想出一个办法,众筹。

众筹并不是到了山西,碰到那些巨富的晋商才开始的,老太后的众筹原则是,一毛也是钱,不惧多寡来者不拒。

她的众筹之路从怀来县就开始了。

在怀来县,知县吴永奉命聚集当地粮商郭应斗等人,商量凑钱事宜。半天功夫就筹集了一千两纹银,这些钱悉数分给了各路勤王的部队,当买粮钱,略解燃眉。

但是一千两银子,对于一两千人的勤王大军有点少,所以在怀来县就又举行了一次众筹,找当地的绸缎商人,拿了千两白银。

亲王的部队越来越多,小小的怀来县城士兵比百姓都多,一个小县城肯定养不起这么多人马,所以老太后继续一路向西。

老太后一路西狩,也一路众筹。

很多商贾,也许一辈子未必能见上皇帝太后这种贵人一面,即使有钱,也接触不到太后面前这个层面,这次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皇帝皇后,算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了吧。

所以老太后的众筹不是太困难。

如果当年崇祯有慈禧的商业头脑,不是找文武百官众筹而是找商贾,不知道大明会不会有救。

到了山西境内,老太后已经看不上小钱了。

吴永记载到了太原,慈禧手下的太监侍卫已经开始向想觐见太后的官员公然索贿了,为了避免狮子大开口,这些太监侍卫要钱都是规定好了价钱的:

凡各项首领太监,如内奏事处、茶房、膳房、司房、大他坦,及有职掌之小内侍,约十数金至数金不等。

而到了首领太监这一级,则要八九十两白银才能过关,这时候想要像怀来粮商那样,拿出千把两银子就获得老太后的好感,无疑痴人说梦。

这时候老太后其实也搞众筹,但是基本上都是万两白银起头的。

普通商家大约已经无法入老太后的法眼了,只有像乔家大院,太谷曹家,这种底蕴深厚的商贾世家,动辄拿出几万十几万两白银,才能获得老太后的青眼。

这些商贾大家,拿钱来砸老太后,无非也是为了更大的商业企图。

乔家大院,老太后亲自去住过一晚,对于曹家,据说老太后离开山西时赏赐他们家一座金火车头钟。

这金钟是用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制成火车头模样,据说是当年法国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稀罕物,百余年了,这座火车头钟表依旧每天晨钟暮鼓时辰走的很准。

曹家原本投资给慈禧,就没指望能立刻拿到回报,这些钱只要能和老太后搭上关系,以后,赚钱的机会还会少吗。

没想到老太后临回京时,还想到了他们家,赏赐了皇宫内的宝物,仅仅老太后这点心意就让曹家人觉得这次投资不会亏本。

商家重利,大商家看中的更是长远的利益。

老字号的曹家起源于洪武年间,经历了数代打拼,第十四代曹三喜闯关东靠磨豆腐养猪起家,生意逐渐做大。

经历数代经营,到道光咸丰年间曹家已经成为拥有雇员三万七千余人,资产近千万两的豪富家族之一。

有这样底蕴的大家族,投资自有其规矩,他们家族投资慈禧,当然也是想从老太后身上捞更多好处。

老太后临回京前的馈赠,让他们知道,在老太后心中,会铭记他们的恩惠的,这算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在古代,商业版图达到一定量级,肯定和官家会有扯不清的关系,某一个关卡的刁难都会让生意损失巨万。

红顶商人胡雪岩搭上了左宗棠,自己生意做的顺风顺水,但是因为得罪了李鸿章,又使得自己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官府的加持对于古代商家来说太重要了。

慈禧老太后无疑是清朝最大的官府,能搭上这条线,对晋商曹家来说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财源。

以后各级官员打交道,说句,我们家有老佛爷赐的火车头金钟。会是一张黄金名片,各级官员不但会高看曹家一眼,给大开各种方便之门,而且可以免掉各种不必要的纠缠。

在商场上,这尊火车头金钟在,就是向和曹家做生意的各路商家展示了俩字:实力。

这东西其实现在很多商家都还在用,比如开辆法拉利,比如办公室里摆各种名人合影,比如想办法弄到各种协会理事之类的头衔等等。

只是和曹家乔家比,有些显得等而下下之了而已。

================================

文:薛白袍

你可能感兴趣的:(慈禧用乾隆时代的钟表,向晋商借款,晋商为何还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