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高考不愧是高考,真真的是风向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文字的掌控和运用,以及深度的理解和分析,这是这几年高考的模式。

现在不一样了,据说现在高考的改革方向是弱化英语,加重语文。

我理解不是弱化,而是变成必备的基石。在此之上拼其他科。

初中小盆友还要开展二外的学习。

学法语。

分值上弱化,学习时段低龄化。

又要读得广又要读得深,都是时间啊。

还是要抓住孩子们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着眼于长远,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开拓眼界而读书,为了陶冶性情而读书,为了享受而读书。

昨天提到的数学思维,我觉得应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多参与,多做事。比如,收纳玩具,应该怎么分类整理。洗澡洗菜有哪几个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些事情看似好像和学习没什么关系,但是从生活中锻炼而来的条理性,分类归纳的能力,逻辑性,都会帮助孩子更容易地理解学习中的问题,这些能力会迁移。而且,生活是生动的,孩子是参与者,自己亲身体会过的感悟更深。

对啊,这是王道,但是很多人做不到。

参与生活,做家务,这有什么难的。

这个需要在生活中看到这些事情包含的数学意义,有意识去引导。带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很多家长眼睛里看不到的。

我觉得并不是一定要要看到某件事情的数学意义。很多能力是潜移默化形成的。爸爸妈妈带孩子们一起做事情,一边做可以一边说出来。比如,我们先择菜,然后浸泡,最后清洗。

最先,然后,最后,可以替换成,第一,第二,第三。

这也是逻辑性。

做事情的同时,可以说出来,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孩子不会的话,帮助一下,也是一个梳理的过程。

还有,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年龄是5-6岁,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

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辅助和促进,不要强求。给予孩子理解,不管学什么,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有这个认同的前提,心里会少些焦虑。

不用说看到,一般大人都是自己把事情做完了,要让孩子做,就是直接让做,教的时候完全没有条理,教不到点上。

你能做到是因为你平时是这样做的,也善于总结,善于教孩子,可是如果大人做不到这些又怎么教?

这样的不在少数。

所以,都看到别人做的好,自己一做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觉得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人要刻意去学。

也是,听别人有道理,自己做是另一回事。

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能做到的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借助于其他手段。现在资源发达,总有方法。

不知道该教什么,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火花很好,但是火花主要是教孩子,他们课程设置背后所包含的原理,难易程度,教授方法,都需要自己体会。

就像我推出的打卡团,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

但是方块熊是教大人的。

所以我说学龄前的应该上方块熊,上了小学的上火花。

一年级的也可以学了方块熊再学火花。

线上课是趋势吧,资源丰富节省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