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最好的成长——先想,后问,用心做

写在前面:

昨天,八月一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开启第二期挑战300天。截止00:00,共有94名挑战者顺利完成,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值得欣慰。但是,由于第一天操作,加上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提醒、指导有限,规范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着“允许慢慢跟进”和“公平评选”的原则,特此做个小结。

或许,不少挑战者会觉得这样的要求和方式有些繁琐,还表现出不耐烦,所以我索性把这个小结的标题拟为《这也是最好的成长——先想,后问,用心做》。大家不妨从字面上理解也能明白我做小结的用意,这样的心态必须要有,不然不仅仅辜负管理员义务的奉献和指引,而且会没有信心坚持下去,更得不到成长。

当然,我的这个小结的表现不仅仅针对我们“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的学习者,也适合于激发新网师、爱研会等等的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们。

第一,为什么要规范昵称

链接群和打卡圈需要按照“编号省份姓名名称”进行修改昵称!(其他学习共同体得按照它们的要求修改,如新网师要求学号+姓名,爱研会要求“省份+姓名”)。

因为管理者不仅仅要每天检查完成情况,还要跟进、统计最终的汇总。大家不妨想想,这样的跟进新网师需要一个学期180天、爱研会和教育行走需要300天左右。不规范的汇总,将是何等大的工作量。希望多多理解,并给予支持。

第二,为什么打卡和链接时要在题目前面标明“字数”

我们每天安排一名管理员进行管理,每天都有近百名挑战者发文,他们不仅仅是义务的,而且他们也有他们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文章,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能大致判断500字够不够,但做不到一一去数字数。这样标注仅仅为了能够最快判断是否合格,至于优秀文章的推选他们得多付出三至四个小时。

大家都不容易,你不得不支持,对吧?

第三,为什么要耐心

耐心听“指挥”、耐心看要求、耐心想、耐心做。这一点,对成长者来说最重要!

什么是学习?可以说:世间处处是学问!不仅仅要照着做,还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么做?这才叫学习。这一点在新网师的学习中更明确,有问题多看通知、看群里其他人怎么做,实在不会问“度娘”,最后才问老师。

请问,这样的学习过程你经过了几次思考?这才叫学习。

不妨举个例子,我们能用打卡圈很科学的统计大家的学习,也正好有这么一个小程序能解决很多的学习者相互学习。那么,有朝一日你对学生们的学习或者身边的教师带动,会不会用到呢?你为什么又不用呢?又怎么去创建和管理呢……

想明白这些,遇到问题自己亲自先想——后问——用心做,会了那才是你的真学识,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显得很啰嗦的规范大家。

本来想多聊聊,提高大家的认识,但是太长怕大家没耐心看完,那就适得其反。所以,就说这三个“为什么”。

总的来讲,参与学习是为了成长,真需要成长才能坚持。如果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想想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收获,多想想300天后将会遇到怎么的自己。

更应该想想为了我们的成长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的用心良苦。胜利者能获得2022年线下行走的营员资格,那是多好的待遇,那是多好的机遇。

当然,回过头,还是要强调“你是不是真正需要成长并用心的一名成长者”,否则你来了也没意义。否则,张老师和谢老师付出再多于你不值一提。

我常常想:成长是我们自己的事,却让他们费尽心思。我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也是最好的成长——先想,后问,用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