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点评训练营61/90

触摸和拥抱在我自己的体验中非常重要,亲近的人之间是增强感情,不亲近的人之间如果无意间肌肤相触,鸡皮疙瘩掉一地,参考夏天早晚高峰的地铁,简直是煎熬,难以忍受。但是亲近的人,触摸和拥抱是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去做,从小孩子头几年的养育方式,跟着本能去做就好了。

既然有同学提到了让行为主义学说被颠覆的关于触摸的“绒布妈妈”的实验,正好回顾一下我自己对育儿观念的急剧转变。

没娃之前有篇文章在国内流传颇广,是“哭声免疫法”和延迟满足的思路,也就是行为主义的观点,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娃儿就会经常笑。当时深以为然,觉得很有道理。后来孕期认真做了功课,接触了“西尔斯亲密育儿法”,对之前的行为主义观点进行了颠覆。不仅哭了抱,不哭也要抱,最好时刻把娃儿挂在身上,片刻不离,才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等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是这个在怀孕之后看,确实更加符合了当时满满的母性。只不过这样的话当妈的会不会累死。所以娃儿出生后,行为主义的准则完全抛到了脑后,那么个软萌的小家伙只要一哼哼立马冲过去抱在怀里。但是也没做到时刻挂在身上,只有第二个月的时候充分满足了她这个需求,一直抱在怀里睡觉不放下来,到第三个月自然就好了,不然根据西尔斯的要求,半年都要这样,也没几个人吃得消。没等娃儿培养出安全感,当妈的就先累的抑郁了吧。根据孩子的需求给与怀抱,不教条,遵从自己母爱的本能,也不用违背天性进行行为主义的方法,确实不适合有情感的娃儿。现在小家伙和我的依恋关系建立的很好,她每次情绪失控的时候,我紧紧的抱在怀里安抚安抚,很快就能好,唤醒皮肤接触时的那种安全和亲密感,可以迅速回复内心的能量。

宠物间的争宠很有意思,朋友家的狗有次被别的狗咬了,原因是那只狗的主人摸了这只狗狗,那只狗吃醋了……

今天转发文的时候调皮了一下想问问养蜥蜴和蜘蛛这种动物的人暴露的是什么欲望,然后被朋友怼因为有人不喜欢有毛的动物所以蜥蜴这种可以抱可以摸也会很爽,那我就尝试解读一下蜥蜴能否看做有脚的蛇?还是指向了性本能?但是蜘蛛,指向的难道是死本能?猎奇是表象,到底是什么心理动因驱使了去猎奇?希望我对这方面不要太好奇,好奇心会害死猫……

今天的主题是社会心理学,一个社会关系良好,特别是亲密关系很好而稳固的人,应该比较会在亲密关系中享受退行,能够用这种退行来表达对爱的需求,即是因为安全,也包括了对安全感范围的试探作用,当然适度为之,毕竟糖太甜了也会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点评训练营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