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静静地向着明亮那方

静静地,向着明亮那方(5)

文/张爱敏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随笔写作的理解:

随笔写作的分类:教学叙事、教育叙事、管理叙事、研究叙事、培训叙事等等。

教育叙事应注意几个问题:有一双慧眼,有一个思考的大脑,有一支有感而发的笔,有一点创新的火花,有一缕书香滋养底气和灵气。

所以,我们要善于关注,善于反思:你每天都在与同事、家长、朋友交流学生的故事;它或发生在一节课,一个课间,一个午休,或许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招呼;我们学习着、分享着、反思着,也评估着;写的过程就是自己在构建理论的过程,就是在逐渐形成个人教育思想的过程;没有思考就不是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成长。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感谢,很多时候我常常对同事说“是问题学生成就了我们”。不是吗?故事就是学生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提供了教师智慧和才华提升与锤炼的机会,它是师生一段生活旅程中的宝贵的精神享受和美好回忆,它是教师自觉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阶梯,由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2.继续求索,化茧成蝶。

一次次的历练,一次次反思与总经,泪水与汗水的交融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课堂,不仅是教教材,更是用教材教,教材仅是个例子,让课堂缩水,让阅读成为主流;

学生,不仅是倾听者,更是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力军,让生命在互动中灵动起来,让激情在生成中释放出来;

教师,不仅是主导者,更是引领者,会设疑,会点拨,不仅创造出“山重水复”,更能引领至“柳暗花明”。

于是,在摸索中我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例如:

图片发自App

2008年,我尝试导学案的使用,所执教的复习课《初中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在我校县创了导学案教学的先河;

2009年,我开始了构筑理想课堂的实践,我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每一节课我都精心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预案;每一篇文章我都探究其内容之美,让语文课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到来追求语文内容之;每一节课我都倡导板块之结构,在清晰地思路中让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同时,我更注重课堂的互动,与学生一起领略生成的精彩!所执教郑振铎的《猫》一课,以清晰的板块式结构、圈点批注的精读模式获得市县教研员的好评,并评为市观摩课一等奖。

图片发自App

接着,有幸参加了“河南省记叙文阅读教学研讨会”,第一次走出新乡,第一次领略名师风采,第一次聆听名家点评,我大开眼界。回来后,我立即投入对文本阅读,文本切入的研究与尝试。

2010年,在全国鲁迅作品研讨课中,执教《社戏》一课,我从课文最后一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切入文本阅读“那戏真的好看吗?那豆真的好吃吗?”一线串珠,设计巧妙,内容充实,课堂高效,被评为河南省观摩课一等奖。

图片发自App

12月,在新乡市优质课大赛中,再次以清晰地板块模式执教文言文课例《陈太丘与友期》一课,以“进入播音室、徜徉文言吧、驻足探究亭”的精美设计在同课异构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是什么让我发生如此蜕变?是书,是经典,是教育专著!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稳你的课堂,上好你的公开课,写好你的论文。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读书,要会读书,要会教书。要学会自己读课文,而后思考遇到了什么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中有光】静静地向着明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