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女儿(129)

快递每天上午收货早,都是下午采摘一些,清晨再去摘一些。不然,仅仅上午采摘背橙包装来不及。

清晨,我们采摘回来了,我想摆拍一点儿图片。我爱拍照,但11月~5月橙子季,我大多拍的采摘背橙图片,很少拍室内橙子图片。

昨晚我就想好了,想用家里的茶盘来拍照,好多年的盘子。曾经我拍过一张红黄都有的橙子图片,配文是“上茶啦”。在电视上看到,儿女给父母上茶,我们这儿不种茶叶,种橙子,我就以橙子代茶吧。

我切了一些橙子,摆到背篓里的橙子表面。很有感觉,可这张图片,我其实是不想发布的。

为啥?

因为它有可能会被客户说实物和图片不符。

红橙皮,有的不厚,有的厚,这样一看,切的这些橙子皮都不厚。有些客户会在乎橙子皮的厚薄。这个厚薄,和土壤气候橙子的稀密度好多因素有关。我们好好种植,皮厚薄看不出来呀,包装发货时,只能凭感觉。感觉厚的,就剔除不要了,当然会心疼,可做好品控也是关键呀。

关于厚薄,也有说法“皮薄,越不了冬”。毕竟,是晚熟春橙,经历了一年多的生长期。看起来是我们种植户给自己开脱,细想起来也有那么点儿道理吧。

四周摆上带枝叶的橙子,中间放一盘切开的橙子,露出红色果肉,真好。

同一盘橙子,感觉皮稍微厚点了吧。当我拍出图片看到并意识到,就特意把手机离盘子很近,离的近,放大了就格外厚些。

这样,就更能反映整体情况了。我希望从方方面面展示橙子的真实性。

院子里是我经常拍照的地方,我必须端去来一张呀。


今天,采摘发完货,大块头就去地里干农活了。我在家里,歇歇,就要开始做中午饭了。妈妈对我说,附近的爹和婶婶卖橙子,请爸爸帮忙摘,爸爸没空,问我有时间去没?我们农村,不是亲戚,只要和爸爸同辈分,比爸爸大的就叫伯伯,小的叫爹。

特殊时期,橙子能卖是好事,我赶紧答应。刚加上的外套脱下来,穿了劳动服,提着筐子来到爹家,爹说下午摘。

我回家做饭吃了,大块头还没回来,我不想还没做事就在别人家吃饭。吃好,爹喊我吃饭,我说已经吃了。

在家等了一会儿,过去,他俩和请的两个工人就陆续吃完了。他们男的背着背筐,我们女的提着竹筐,5个人就出发了,快12点的样子。

地好陡,筐子只能用钩子挂在树上。我们仨摘,俩工人背。预报阴天,却越来越热了。一块地,三四棵一横排,竖着竖着十几棵,也就是说竖着拉的老远老远。

由于说卖橙子很仓促,一时半会儿不好请到人,忙碌中不是忘记带这个,就是忘记带那个。俩在果园,你一句我一句,就顶起来了。都忙,说话都让着点吧,可不是,说着说着话不投机。我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的不易,没有一个“靠山”,啥都得自己。

突然觉得,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娃不是留守儿童,忙碌的时候因为有我们,父母也不用那么受急。

我们山区果园,东一块西一块,这块地摘完了,去另一块地,不太远。其实,也不近,相对而言,只是我们果园一块地一块地都隔的远。

河边的摘完了,去另一块坡地,上次采摘还剩的一点儿,不多,却走了很远的路。有时候,好多时间花在转移阵地上。爬上坡,真热呀,到了,树大,又开始一棵一棵爬树。

很快又摘完了,不是人手多,而是橙子少,又得转移地方了。爹婶给俩背橙的外村人,一而再再而三说路怎么怎么走,毕竟人家人生地不熟。

他们背着橙子回家,我们到另一块地里摘,几棵大树,老树,很高很高很粗的树,全部得爬树,站地上几乎摘不到。

爹带了很长的绳子,爬上树,把带钩子的筐挂树上,摘满了,提着绳子往下放,然后下树,把橙子倒进背筐里,再在树下接我和婶摘满橙子的筐子。

那俩人走错路了,东找西找,我们是一等再等,摘完了,几百斤吧,还是不见人影。没办法,爹去接,果然兜兜转转走错几个回合。接到地里,大家就是说东说西。人嘛,我觉得发生太多事,加上一忙一急,就会那呀这呀。

俩背着两背筐走了,每背筐100多斤吧。还有一大背篓,五六十斤,婶把它们倒背筐里,半背筐,爹背着走了几步,踩坎上偏了,背筐就掉了。我跟在后面提了3个筐,赶紧帮忙去抢。

婶又是一通说,又不重,才几十斤。其实,我心中有数,爹是急了。真的,有时候,不管男人女人,尽量少说话吧,不要影响别人的情绪。

写不下去了,我真的是那种不爱扎堆,不爱管闲事,不爱家长里短的人,我很宅,我不是在地里就是窝在家,很少串门的一个人。

我想说,儿女不在身边,父母在家种地的,真的特苦,这种苦,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再能干再力气大的人,也会低了岁月头,岁月不饶人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自然的女儿(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