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之“一切好课皆共生”

共生课堂的基本结构:

“树式共生课堂结构”:一个点,一条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精选一粒种子,长成一根主干,伸开只根根青枝,萌发片片绿叶。

种子——共生原点:既是共生教学展开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展开的支点,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激发点。

只要赋予了教学内容生长性,它就具有了共生原点的特征。所谓生长性,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推进教学的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除了要确定一节课的共生原点,还要善于确定每个主要教学活动的共生原点。

主干——教学的主体过程,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科学组合。每个教学活动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生长性。

所谓“关联性”,或者是条件关系及前一个教学活动是后一个教学活动的基础;或者是曾经关系及后一个教学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深入。

所谓“生长性”,体现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上,或者是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或者是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或者是学习方式的不断改进;体现在学生身上,或者是对问题的不断发现,或者是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或者是思维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主见的展开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分步推进;主要教学活动的组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分解实施。这就是教学层次的体现。

青枝——在围绕主线、突出教学主线的同时,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和教学需要,旁逸斜出的节外生枝。

而绿叶,就是鲜活的教学细节。

在树式共生教学结构中,“种子”和“主干”更多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的预设;“分枝”和“绿叶”则更多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而两者都不可缺少教师的引领。

共生教学的树式课堂结构特点在于前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具有生长性和内在的逻辑性,即后一个活动以前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为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之“一切好课皆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