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儿子当老师(一)

我把儿子当老师(一)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养儿子的过程与大家别无二致,都是苦乐参半。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我多了一丢丢的觉察。

儿子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昵称“小狐狸”。从这个昵称中,也可看出他的狡猾难缠。儿子上二年级时,痴迷于脑筋急转弯系列,并且活学活用,尤其是与我顶嘴。那感觉,就一个词,酸爽!儿子有选择性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你对他的承诺等坚决不忘,他对你的承诺含混其词,蒙混过关。儿子有两句口头禅“我就不”,“你这样说,我就是不做”。我很怀疑他是否回到了三岁,那时他的外号是“不不先生”。儿子没皮没脸,按照他的喜好,不分场合的打我屁股。有巨多不良生活习惯,光脚不穿拖鞋,上完厕所不关门,随手乱扔东西,不收拾书包,见缝插针、偷偷摸摸看短视频……,每一样都让老母亲跳脚。

我呢,学文科出身,刚刚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对儿子的教育和习惯养成是有自己的要求的。比如,我想让他多读历史……

儿子读书量还可以,也喜欢读。他上三年级时,给他买了《明朝那些事》,后来还买了《三国演义》。儿子不喜欢,不看,这可怎么办?究其原因,是这两套书对儿子太深了,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他很陌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在爸爸的威逼利诱下,勉强看了一本。等了一年多,四年级已经过半了,还是不动,坚决不动,晚上痴迷于漫画书和短视频。我也是刷剧爱好者,最近正好重看《军师联盟》,邀请儿子一起看。这小子对于没有条件交换,就可以看剧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看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点评:这是个坏蛋,我一看他笑的那个样子就知道了;这个故事我在《明朝那些事里》看过,谁谁谁的事和他很像……。等一等,《明朝那些事》!我心想,兔崽子,机会来了!心念一动,心理剧中的暖身要足够才能启动成员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暖身没做够就放大招会起反作用。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跟自己说再等等。一天晚上语文作业,要求写一个历史事件,还要有来龙去脉,儿子向我求助。我说这个简单呀,比如说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都有故事有情节,很好写(故意向《三国演义》靠拢)。儿子说我不知道,没听说过。那就朱元璋吧,你看,《明朝那些事》,找第一本翻翻看。儿子立刻从小书架上掏出第一本,嘴里念念有词,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从这开始,终于启动了《明朝那些事》读书项目。

这是一个小小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却对我启发良多。我学心理剧两年多了,最近也在研究暖身。暖身,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前导的动作,为后面的大活动做准备。在心理剧团体活动中,暖身贯穿始终。暖身可以降低团体成员的防御,增强团体凝聚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启动团体成员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比如,儿子看了《明朝那些事后》,最近在看《半小时漫画世界史》、《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慢慢启动了读历史这个大项目)。暖身是有技巧的,它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用当下的活动内容,慢慢勾起成员过去的记忆、深藏内心的情感、坚固不破的信念等等。这些可以让成员在暖身活动中有所觉察和触动,也在暖身中打开自己,为后面的心理剧做好铺垫。暖身不只是做剧前的几个活动,它从导演与成员接触见面的一瞬间就开始了,导演的态度,导演想带给团体的氛围,已经默默的在水下运作了。每一个环节,都在为下一个环节暖身。在连续性团体中,一场剧结束了,它也为下一场剧做了最好的暖身。

你看,在我的故事中,我想让儿子看《明朝那些事》,接触一下历史,为后面真正的读史书比如《资治通鉴》打下基础。《明朝那些事》是暖身。为了让他看这套书,爸爸的威逼利诱,妈妈的挖坑引导,耐心的等待,其他读书活动的积累,这些都是暖身。问题在于暖身的品质有多高,这个暖身活动有没有真正导向你想要的,还是岔出去了。带着这个眼光,回看我的生活,哪里没有暖身呢?怎样建立一段友谊,怎样开启一项工作,更细化到每天早起前的心理建设活动。我不禁问自己,你有没有身体上的启动、情绪心理的准备、头脑的进入,这里面又有哪几位没有准备好,是谁在闹情绪、不愿意呢?它们为什么不愿意?发生了什么?这样不断向内看自己,向外看事情、看关系,我拥有了一种不同的眼光。或许你也可以试试在自己的工作中,在温馨有爱又鸡飞狗跳的带娃生活中体验一下暖身的感觉,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文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