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典著作应该在下课之后空闲时间进行

接上一篇“次谨慎,而亲仁”,紧接着是“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是弟子规总纲领的最后一句,再往下是正文了。

首先先来分析每个字的含义,学字的意思。

“有”是拥有的意思,表示所属。

“有”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字之一,跟“无”是相对的。“有”字是象形加会意创造的一个字。看甲骨文、金文,就好像是一个打猎的武器或者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块肉,向别人展示,表示这是他的肉,是属于他的。

再看“余”字,“余”的本义是吃饱喝足后还剩了点吃的,就是剩下的意思,可以存起来。

在说文解字中,“余”字解释为:语之舒也。从字面上理解,是说话的状态非常的舒展。

想一想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的状态会非常舒展呢。从我们自身体会来讲,我的生活生存资料都是多出来的,没有后顾之忧,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了,我不必要去为当下的生存和生活而焦虑,自然说话的语态就很舒展了。

如果你也非常喜欢这种说话舒展的状态,那就要做到“余”才行。试想一下,古人生存条件非常的恶劣,生产效率也非常的低,他们想要有富余,是需要付出非常大非常大努力的。现在的社会生产效率非常的高,生活资料很富足,为什么却少见到“余”的状态呢,这非常值得我们去仔细的思考。

接着再看“力”字,“力”字是指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是指是为了满足生存而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劳动,生产,交易等等。

余力就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完之后,还能有的时间和精力;

再看”则“,“则”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效法,仿效的意思。看别人是如何学文的,都看哪些书,是怎么学的。比如自学,还是找一位老师学。

第二层意思是递进。古人生活物质水平并不高,时间和精力大都要用在为生存而劳作上,比如农民要种地,商人要经商。能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余力“就比较珍贵,珍贵的时间要用在高尚的事情上,所以“则学文“就相对比较高端一些。因为有余力还是可以去玩玩游戏,打打牌什么的,这些就不是递进了;

再看”学“,学字是指觉悟,获得知识的的过程,是现在所说的学习的意思。

关于“学”这个字,需要多研究一下,必须理解学的本意和正确的含义,因为正确的”学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是很大的。

现在大家上学都很早,从幼儿园开始就被以灌输,诱导的方式加以学习,可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们根本不知道学这些东西要干什么,一点也感觉不到重要,但是我们只知道如果不学就会被父母、老师批评,他们会不高兴。

也只知道讲台上的老师是个大人,他在一句一句的讲给我听,而且身边的其他小朋友也都看着在认真的听,于是随大流自己也仔细听,身旁有小朋友跟我们说一句话,只要有一丁点兴趣,刚才老师说的就全忘了。

并且学习的过程一直在学校的课堂,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的固定的空间对人的思维活跃是没有帮助的。

这种学习的动力和环境最糟糕的结果是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认为这样学是天然正确的。但事实上这样学习的效率是非常之低的。

我们可以想想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一共有八九年的时间,看似每天都在努力的学习,可是全部学到的内容,在初中一年就可以全部学会,那么把初中改成四年,岂不是把之前的八九年都腾出来了,就可以多接触其他的知识了。这算不算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呢?

”则学文“的”学“不是这种灌输诱导式的学,而是指“吸取式”的学。

如何理解吸取,举个例子,比如你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一个老师讲某种内容,你感觉特别的受益匪浅,于是连忙找到这位老师所有的讲课资料以及他写的书,然后努力看,认真的研究。这样的学的过程就是吸取,这也是”则学文“当中”学“的含义。

了解”学“的含义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就拿现在常说的兴趣学习来说,很多课程我们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必须通过整个学习氛围的带动和打鸡血才能力秉灯熬夜去的学习,比如高三,学校通过不断的灌输给我们高考的重要性已经高考对人生的关键性,于是大家在高三的时候就忘我的看书背诵。

这种其实根本就不是”学“,因为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不想考大学的学生会干脆放弃看书学习;第二种情况是高考一过,就如同重获新生一样,恨不得把学习这件事彻底的忘干净。

出现这两种情况,说明这样的”学“出了问题,根本不存在主动”吸取“的可能。

既然兴趣没有产生,但是我们又必须要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那么怎么办呢?在这里小编给各位一丝丝建议,希望大家能把强迫的学变成吸取的学。

所谓自古套路能成功,应考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正上初中,从初一开始就要关注中考的考试内容,但不是去做题,想做你也不会。不会做就会打击你的信心,影响你考试积极性,所以不要着急去做题。

去干嘛呢?去看每次考试的卷子出题的套路,去研究跟做题没关系的。比如判断题,填空,问答各占得分的比例,每次有什么不同。填空题空着的内容为什么要空着等等。总之不要去寻找其中的套路。

以上是第一步。第二步在学习看书的过程中寻找模式(跟套路一个意思),做个集合。比如物理,物理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留意,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课讲再多,背再多,整本书也不过是在讲几个定义和公式,于是你把定义和公式专门背会就行了,其他零碎的内容就不需要管了。

第三步是要结合前两步,在看书背诵过程中,找到每一课可能的出题答案内容,重点背诵记忆。比如有一些年代和人名经常在考试中成为答案,于是我们就专门去背诵记忆人名和年代,甚至可以把整本书的人名和年代列到一张纸上,集中记忆。

通过这些套路,你考试和学习的效果如果还很差。放弃吧。

再看“文”字,“文”指的是跟文字有关的所有载体和形式,载体就是指书籍,文献等;形式就是书法,绘画等。

“则学文”中的“文",小编把范围归纳为特指古典文化相关的典籍以及做学问。

做学问的意思是学习中思考,研究,比如小编看《弟子规》,不会读一遍就拉倒,而是逐字逐句的去思考,去分析。

学文的目的获得觉悟,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使得我们不再盲从,有道可依,这样是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巨大的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学文”跟一般所说的“学习”不是一回事。在学校课堂看书学习不算是学文的范围。

在学校的学习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属于"力"的范畴。所以"有余力"是指把学校的学习的任务和日常生活中应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还有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把自己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要学跟文字有关的中国古圣先贤的经典典籍和做相关的学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古典著作应该在下课之后空闲时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