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幸福的语文追梦人

做个幸福的语文追梦人

——市四届骨干班学习体会

关于市小学语文骨干班,了解已久,认识已久,也向往已久……犹记得2015年的夏天,在胜利小学的5楼会议室,有幸一起参与了二届骨干班的学习,在那个夏天,我认识了这样一群热爱语文、研究语文的逐梦人。从此,开始了我的逐梦之旅,看到三届骨干班的开班通知,我兴致勃勃地把我的证书发给郭老师,结果郭老师告诉我讲课比赛一等奖必须是语文学科的。自此,有了追求……终于,在时隔六年后,我如愿以偿。观摩平邑的课堂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感动,有震撼,更多的是思考和一种深深的幸福感……

一、源自课堂的启迪——叩开语文的幸福之门

犹记得,自《新课标》实施、课程改革的开始,老师们的课都从语言文字的分析转到语言文字的运用,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站在一个单元的角度,去思考每一篇课文如何教学,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从一个单元的角度进行复习,这是我在现阶段所能够做到的。

骨干三班优秀教师们的课堂,告诉我:单篇课文的学习,除了借助课文之外,还可以紧扣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去整合相关的资源。以“语文要素”作为单元设计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不仅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如何教,研究如何教得更巧妙。语文老师不仅要会分析文章、运用语言文字,还要站在课程的高度上,去分析课文、组建课堂。比如:

1.课程意识的重建。我以往的认知是,老师要站在单元的角度上去思考课程的内容,但是,听了魏薇教授的讲座,我发现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教师需要站在课程的高度上去思考,思考一个知识点在低年级是如何切入,在高年级又是如何延伸。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课程中以简单的知识点引入,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当我尝试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上去思考语文教学时,我发现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2.课程内容的重建。以《童话群文阅读》为例,范敬祥老师在传统的童话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组合、重建学生对童话的认识,重建童话内容的构成,重建老师对于课程的理解。

3.精神内涵的重建。《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浣溪沙》这一篇古诗的阅读中,教者林蓓蓓老师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实现学生精神世界的重建。

4.课内外资料的重建。以李传杰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为例,借鉴电影《张思德》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张福德的认识,拓展周总理的阅读链接资料,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

二、拓宽文本的理解——踏上语文的幸福之路

1.对于生字词的理解——由观察到思考。

以前,我觉得教学生字词,就要先去研究这一个字的字理,我也因此买了很多关于生字学习的书,比如《说文解字》《老浦识字》《画说汉字》等等。现在,我知道,对生字的认知,不仅要从字源理解,更要指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不仅研究自己看到的字音、字形,更要去思考通过这一个字,想到的同音字、形近字,甚至于使用的范围及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当学生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和认知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连接,学习就真正发生了。

2.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从“拿来”到“自省”。

之前,多次参加语文讲课比赛,看到通知,确定课题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搜寻关于这一个课题大师、名师的课例。后来,我开始尝试独立备课。尤其是这一年在汪沟小学支教,我开始强迫自己把过去忘掉,把网络忽略,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研究,重新进入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指导四年级的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引领六年级学生去研究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2020年下半年我带了四年级,2021年上半年接手了六年级)当学生从这样的维度,去思考课文的内容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自己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理解变得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全面。

3.对习作教学的理解——由“单篇”到“体系”

对于习作的教学,最近也正在学习、研究,听了英伟老师的课,我觉得自己对于习作教学的理解更清晰了。习作教学的指导一直是老师们上课的一个难题,往往都是让孩子念一念要求,然后老师说:写去吧!写完后,老师写上三行两行的评语就完事了。其实,有目的、有目标的习作教学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聆听了魏薇老师的讲座,我对于习作教学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习作,从最初的说话、写话到后来的习作,都有一个渐渐成长、渐渐明晰,要求越来越具体的一个过程。老师需要做的,就是知道每一个年段具体的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重点,既不拔高,也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习能力。

在以后研究教材的过程中,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指导,我不仅要站在单元的高度,还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前后勾连一个语文要素在每一个学段的具体要求,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情,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还要尝试去理解编者的意图,去了解这一篇文章为什么会选在这一册书、这一个单元,精读落实什么目标,略读又有何意图,只有深刻、准确地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梳理教学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课程内容的递进式设计,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骨干3班优秀学员们对于课题的研究分享,让我确定了自己以后的课题研究内容,那就是——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思维的锻炼与思考习惯的养成。

三、课题研究的尝试——探索语文的幸福之源

美国领导与教育国际中心主任威拉特·达吉特博士说:“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思考!”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持续的学习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整合体,也就是愿意主动学习的态度、永不放弃的钻研精神和强大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何去培养学习力呢?

听了老师们的分享,忽然想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学生都能够站在一定的角度上去思考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种句式的特点及运用,当他们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用一定的形式进行整合的时候,他们就会思考了,他们的思维就真正发生了。平邑学习归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1.从字源撬动生字的学习

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会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汉字的起源、演变等信息传授给学生。最近,我尝试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去研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重现自己的思考。我发现,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变得全面、准确,在期中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部分掌握得非常好。

2.课文认知从“条分缕析”到“整体认知”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在这一年支教的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站在新的角度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但是,当学生真正用思维导图展示自己的思考后,我发现:思维再现后,更有利于学生交流和教师指导。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我发现孩子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们开始思考文章的写作方法,开始了解作者,思考社会对人的影响、对文学的影响。

对于习作的指导也在进行、记录中,后续的学习中再与大家分享、讨论。

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发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仅仅会用眼睛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还能够动脑思考,用自己的想象与现实进行结合,把已有的认知和大脑中潜在的认知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综合的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骨干班这样一个学习场、成长场里面,我的追求是什么呢?以往,对于“优质课”的追求,对于“优秀”的追求,可能是来源自职称的晋升,来源自对自我的成长的追求,但是此刻,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要追求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成就学生!用“去功利”的思想进行教学,教育学生,真正做一些对孩子有用处的事情。比如,读书习惯的培养,古诗文的背诵积累,日记的持续书写。当我们的教育目的真正指向学生思维的进步,指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成绩、成果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时,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尊重教育的规律,敬畏课堂,敬畏生命。很多的时候,观摩优质课展示,我们感叹的都是教师基本功的扎实,教学技艺的高超。在这次骨干班展示课上,我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的敬畏,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英伟老师对学生的等待,李传杰老师教学语言的“克制”,范敬祥老师课堂中的留白,林蓓蓓老师对学生思考的尊重,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学习已结束近月余,但是思考远远没有停止。

那天,看到三届骨干班同学的履历时,忽然在思考:四年之后,我的履历应该如何去介绍?这四年的时光又想让自己有哪些成长呢?也许,此时此刻,心中已经明确了答案,剩下的是践行与坚持。

超越梦想,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追梦人,从行动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个幸福的语文追梦人)